八年级 1 4章

发布 2022-12-18 21:01:28 阅读 3423

2023年上学期三年级月考试题(1-4章)

学号班级姓名 .

一、选择题(2×17=34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b、静止的物体可以选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不可以。

c、参照物可以看情况而选

d、对某一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也不同。

2、用分度值是0.1c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在下面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6.5㎝ b、6.51mm c、6.51㎝ d、6.512㎝

3、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1.5米/秒;5千米/时;80米/分钟;140厘米/秒。其中速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课时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b、晚上月亮非常的明亮,说明月亮也是光源。

c、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光的三基色是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5、“29”彩色电视机(“”是英制长度单位,1=2.54cm)是指( )

a、电视机的高度是29 b、电视机的宽度是29

c、电视机的显视屏宽度是74cm d、电视机的显示屏的对角线的长度是74cm

6、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下面征对其v=s/t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c、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8、观察下图中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9、在右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物体运动的的路程s和相同时间t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ν甲>ν乙 b、ν甲<ν乙

c、ν甲=ν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10、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人形成的影子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a、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11、“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这两句话中所描述的一个共同的科学道理是( )

a、手指和泰山都不能发光 b、光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现象。

c、物体不发光或物体上反射的光射不到眼睛里,眼睛就看不见物体。

d、光是沿直线传皤的。

12、如下图中,所示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3、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离10cm远处的光屏上有一亮光点。若物体距离凸透镜25cm时,则通过调节光屏可产生( )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实像。

c、等大、倒立实像d、放大、正立的虚像。

14、观察水边风景**,总会发现“倒影”部份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由于( )

a、入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了 b、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c、眼睛有一种习惯**觉 d、冲洗**的质量有问题。

15、在办公桌的玻璃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放大了,这是由于这滴水相当于( )

a、平面镜 b、放大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6、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圆柱体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17、 如下 a、b、c、d四张**按近视、近视纠正、远视、远视纠正的排列顺序是( )

a、abcd b、acbd c、adbc d、bcad

2023年上学期三年级月考试题(1-4章)

学号班级姓名 .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物体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史上在经典物理学基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是他在研究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科学**实验,那么科学**的主要环节是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5h= min= s= ms, 2.5dm= m= km= nm

3 、一年级三班从a地途经c地到b地进行夏令营活动,a、c两地相距3 km,他们行走了1.5小时,在c地休息0.5小时后以1米/秒的速度继续前进,1 小时后到达b地,则他们从a地到b到的平均速度为。

4、给测量结果补上适当的单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3 :壹元硬币的直径为2.500 ;圆珠笔的长度为13.8 ;课桌高度约为8 。

5、右图是某同学测量一支铅笔和长度的示意图,其读数应为 cm。

6、如右图,a、b两图表示游泳运动员比赛时,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a中表示某一时刻的情景,b中表示在终点时的情景,则a图是利用来比较运动快慢;b图是利用来比较运动快慢。

7、**厅正在举行**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在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比男中音的高。**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觉,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效应。

8、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稍稍接触水面,会发现的现象,这说明。

9、我国的一部古书《淮南万毕术》有这样一段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其四邻……”这是利用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的,它是现代的雏形。

10、冲洗相片时,温度计的蓝色液体在暗室中红色灯光下的颜色为色。

1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三点上,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点,屏上不出现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至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18分)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

1、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竖直架在一块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移动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则光屏上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像。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置一张白纸,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cm,测焦距时还可以用代替太阳光。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上,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

这样做的目的是。

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寻找最亮最清晰的像,记下物距u,像距v,并研究成像的规律。

4)在此实验中,如果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五、计算题(6分)

1、长江大桥铁路桥全长6800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m/s的速度匀速地通过大桥。求:①这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②这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③火车司机过桥的时间?

八年级物理 14章 综合评价卷

班级姓名成绩。八年级物理 1 4章 综合评价卷。一 选择题 15 3 45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能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离自己越来越远...

八年级生物上册14章导学案

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概述藻类 苔藓 蕨类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重点 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自主独学 1 藻类植物的结构都比较 大都生活在 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 单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等,多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等。3 苔藓植物...

人教八年级数学14章作业设计

14.1变量和函数。1.2008年湖州市 解放军某部接到上级命令,乘车前往四川 灾区抗震救灾 前进一段路程后,由于道路受阻,汽车无法通行,部队通过短暂休整后决定步行前往 若部队离开驻地的时间为 小时 离开驻地的距离为 千米 则能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2.2008年巴中市 在常温下向一定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