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发布 2022-12-26 03:00:28 阅读 6000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 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文言文。

3.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

3.理解杜甫矛盾心理,揭露官吏的残暴,同情人民的苦难。

三、情感目标:

1.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篇文章《石壕吏》,详细解说了第一课时,今天我们来学习剩下的部分。在开始上新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内容:

1.复习作者。

2.背诵及口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2、读课文及翻译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并在老师指导下背诵课文。

重点字词讲解。

古义:对。诉说,说话。

致词。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的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的话。

三男:三个儿子

古义:泛指衣服 ④绝:停止、消失。

裙。今义:专指裙子登:踏上。

课文翻译: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

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

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三、梳理文章脉络。

开端:吏夜捉人—— 处境艰难。

石壕吏发展:老妇致词—— 战争残酷痛恨战争。

杜甫高潮:老妇应役—— 官吏**同情百姓。

结局:作别老翁—— 灾难深重。

四、问题**。

1.官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说明这一家人处于怎样的情景之下?

明确:不说征兵,而说“捉人”,不在白天捉,而在夜间趁人不备来捉人,

可见人民的处境艰难凶险。

2.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说明了什么?

明确:三个儿子全部被征,两个儿子战死,可见兵役之繁重,战争之惨烈。

3.老妇人一家人的遭遇值得同情,官吏如何对待老妇人?

明确:官兵连年老体衰的老妇人都不放过,也抓去服役,足见官吏**。

4.第二天诗人告别的时候只有老翁,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

明确:家破人亡,民不聊生,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之深重。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石壕村一家人被强迫征兵以至家破人亡悲惨遭遇的描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延伸。

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对大家有什么启示?

明确:1.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建设和谐、和平的社会是我们的责任,让战争远离人民。

3.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

七、课后作业。

1.续写石壕村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写一篇500左右的日记。

2.熟练背诵及翻译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字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必须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一 教材分析。在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 内容并加上教师丰富的思想,能让处在青春期少年的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邃幽远的意境,感悟作者博...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规划

集体备课规划方案。八年级语文学科组。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2014年9月。集体备课的主要类型和流程。1 新授课集体备课。1 主备人初备阶段。初备即集体备课的准备阶段。各备课组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将教材按单元或章节,确定好主备人和主备时间。各备课组长按学校统一要求提前一周组织备课组教师针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材料

学校主备人 教学内容 回忆我的母亲 一 知识点。1 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2 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3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 艰苦奋斗 认识大体 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