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发布 2023-01-23 23:59:28 阅读 4017

四。年。级。

下。册。科。学。

演。示。实。验。

教。案。

目录:1、观察种子怎样长成小苗。

2、观察小苗的生长。

3、观察花、观察果实。

4、观察鸡卵。

5、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6、力的作用。

7、蜡烛熔化实验。

8、初探金属生锈的实验。

9、金属与锈。

实验。一、观察种子怎样长成小苗。

实验准备:种子——小苗——大树——果实幻灯片。

实验过程: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观察激发兴趣。

学生**一个幻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实验。二、观察小苗的生长。

实验过程:1、课堂指导。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察内容。

其次,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方法。教材第6页出示的观察方法是用直尺测量小苗的高度,数叶子的数量,用绘图纸(网格纸)测量叶子的大小、宽窄。

最后,提醒大家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下观察数据。

2、课后观察、记录。

注意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栽种一盆小苗,当小苗生长到某一阶段后,教师适时提醒同学观察、记录、交流小苗的生长数据。鼓励学生在其余时间保持自由观察的兴趣。

注意:整理数据的活动可以在小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开花结果之前,结合本单元第3课内容进行教学。

实验。三、观察花,观察果实。

实验准备: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实验过程:1、 花的记录。

1) 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 填写种植记录三。

3) 师: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

4)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

2、 观察果实。

师: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

3、 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 数种子。

师: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和眼睛。

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

5、 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讨论小结: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实验。四、观察鸡卵。

实验准备:鸡蛋等。

实验过程:1、明确观察方法及要求。

、观察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鸡蛋。首先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外壳;再指导学生把鸡蛋从中间敲碎观察卵壳膜;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卵白、卵黄和胚盘。

、观察要求。

鸡蛋打碎后要把卵白、卵黄和胚盘放到培养皿里,既注意了教室卫生,又便于观察。

2、学生观察。

教师提示学生要把观察中的发现用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指导学生了解鸡蛋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在学生观察记录鸡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讲述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五、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实验准备:小车、棉线、皮尺、秒表等。

实验过程: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计时、报时(需要什么工具?多久报一次时?今天我们就10秒钟报一次时吧);

、测量距离(用什么工具量距离?小车在运动的时候好不好测量?怎样做既不会影响小车的连续运动,又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做记号)用什么做记号?做完记号以后再来测量小车到达的位置);

、拉小车;、做记录。

2、演示实验:

、哪个小组先来试试,让小车运动起来,并测量它每运动10秒钟,运动到什么位置。

、大家分一下工吧。

、学生进行合作测量。

、评价:你们觉得这一小组的做得怎么样?

3、交待实验要求后学生动手实验。

4、师生共同总结交流:

大家来看这些曲线图,你能发现什么吗?(线条都是上扬的)

时间与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运动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

小车每个10秒钟内运动的距离一样吗?(不一样)

哪个时间段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曲线的坡度陡一些做减法发现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不同)

一个时间段内小车通过的距离长,这就说明小车在这个时间段内运动的速度快。

实验。六、力的作用。

实验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力的**。

实验过程:1、体验。

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要有秩序,要明确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体验:向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样吗?

人与物体可直接感知的力:进行“提水”、“推门”、“掰手腕”等活动。

物体与物体之间须间接感知的力:进行“压海绵”、“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等活动。思考:“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交流: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先进行组内的交流,然后再组织全班的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帮助他们认识到:提、推、拉、压、吸引都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实验。七、蜡烛熔化实验。

实验准备:蜡烛等。

实验过程:1、从青铜器的生产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怎样制作一个蜡星星?

2、蜡星星的制模:提示可以用厚纸制作。

3、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4、学生完成制作。

5、评价总结制作情况。

实验。八、初探金属生锈的实验。

实验准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等。

实验过程:1、选定一个研究方向。

2、设计对比实验。

3、实验**并观察记录(课后)出示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供学生观察验证的一组对比实验(潮湿与干燥)并已经能够看见结果的材料。

4、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解决问题。

查阅资料:金属生锈的其它原因。

实验。九、金属与锈。

实验准备: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

实验过程:1、对比观察一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指导观察方法:用细砂纸擦铁质部分;比较软硬的办法:刻画,比较刻画后的痕迹深浅。

学生观察后汇报,然后讨论:铁锈还是铁吗?

2、对比观察多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3、初步得出研究结论并据此判断其它物质变化的类型。

引导学生得出:锈是某种金属发生了变化后所产生的新物质。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将物质的变化尝试按“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分类,并对前一课的物质变化的例子进行又一次的判断和分类——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蜡烛熔化、热胀冷缩、水的三态变化、剪开布料、木头做成家具、食盐的溶解等都属于形态上的变化(即物理变化);金属生锈、和水泥、泥土烧成砖都会产生新物质(即化学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序号12345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电路出故障了。实验类型观察 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分组观察。分组 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起来分组实验组装简单电路。分组 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分组 研究小灯泡不亮的原因。观察静电现象。实验材料。塑料梳 气球 线绳 木尺 ...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目录 1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2 自制风鸣器的实验。3 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4 显微镜的应用。5 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质。实验。一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实验准备 电池盒 小电珠 灯座 铜芯 导线 指南针 铁屑等。实验过程 1.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精品文档。科学演示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性质实验班级四 2 班实验时间实验目的。无质量 空气能否流动。水槽注射器水 塑料袋 杯纸团气球同样两只气球直棍线气。实验器材。球塑料袋。执教教师。李荣。研究空气的存在 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空气有。1 注射器抽如空气,压入水中。2 打开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