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

发布 2023-02-24 04:35:28 阅读 7280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看庄中学杨佃明。

一、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1课时。

二、课程标准分析:

(1)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三、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汇聚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本课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

这一时期的科技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体讲述了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各自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领先世界,在今天仍产生重要影响。

四、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并不难。而且在数学和语文课上,学生已经知道了祖冲之和郦道元,对他们的成就也有所了解。这些都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课堂中以自主学与合作**相结合,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加强思想认识。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的重要著作。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梳理资料,参与活动,了解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将本课主要内容制作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析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 ,讨论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启示,培养综合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这些科学家们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六、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分析科学家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增强刻苦钻研和创新进取意识。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与合作**相结合,归纳总结学习法,讨论分析学习法等。

八、教学准备:

ppt课件。

九、教学过程。

导入:以圆周率导课。

圆周率---科技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

新课讲授:一.出示课题、

23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结合教材内容出示板块目标:

浅尝篇——

领先科技我先知。

感知篇——

成功之路我探寻

拓展篇——

科研精神我弘扬。

二.浅尝篇——

领先科技我先知。

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填空的形式)

1. 数学祖冲之圆周率(介绍圆周率)

2.农学贾思勰 《齐民要术》

3.地理学郦道元 《水经注》

以学习---展示---明确---识记的步骤进行。

三。 感知篇——

成功之路我探寻。

1.活动1 以我是祖冲之为题进行自我介绍。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已有知识充分认识,了解祖冲之。

以阅读教材、合作准备、进行介绍、课件展示环节进行。

2.全班分两组分别学习、认识贾思勰和郦道元。

活动2 小采访。

各组选派2名小记者进行采访。

明确要求:人物、时代、领域、贡献、著作内容、地位。)

1)展示采访结果结果(贾思勰)。

随幻灯片共同认识贾思勰。

2)展示采访结果结果(郦道元)。

随幻灯片共同认识郦道元。

欣赏《三峡》朗读片段,体会《水经注》地理学巨著和文学价值。

3.合作**:讨论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原因。(结合材料)

4.正确搭配。

正确连线三位科学家及贡献。

四。 拓展篇——

科研精神我弘扬。

合作**:讨论对三位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和成功之路的启示。

1.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展示。

3.统一认识。

1)我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

2)我们自豪领先世界。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谈古论今。当前的科技成就。

结束语。谢谢指导!

1 11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要点总结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2 原始人群时期。1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长江流域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2 北京人 北京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 使用磨制石器 b 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c 饲养家畜 d 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2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 华人是黄 的黄色人。d...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教学设计。小关中学 余江海。教学目标 1 熟记课文相关知识点。2 采用朗读 串讲和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 培养学生作为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和客观评价历史的价值取向。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教师导语 书面略 二 课文朗读 1 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