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角》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26 05:23:28 阅读 5146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

角》教案。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渗透类比、联想、转化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一切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通过**、操作演示、表扬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的可见与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重点:角、平角、周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具有公共顶点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角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密不可分的联系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什么是角?角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

1、角的概念。

1、感受生活中的角(出示生活中的角的**)

2、动手做一做(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做一个角,进行小组比赛。○)

3、思考:角是怎样组成的?引出角的概念。○(课件出示)

讲解:顶点、边的概念。

4、出示练习:下面图形是不是角?(小组抢答)

2、角的旋转定义。

1、演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角。

2、观察:时钟上指针的转动形成的角。

3、小组讨论:一条射线经过怎样的运动能形成角?

4、总结出示:角的旋转定义。

3、平角与周角。

1、演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让学生估测其大小,引出两种特殊角:○平角、周角。

2、强调:平角与直线的区别,周角与射线的区别。

3、反馈练习:出示判断题,小组抢答。

4、角的表示方法。

1、动手画一画:画出一个漂亮的角。

2、想一想:怎样恰当的表示一个角?

3、介绍角的表示方法(课件出示:角的表示方法有4种)

4、看图说一说:在角的表示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5、议一议:○(课件出示:角的表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会了吗?(课件出示习题1)指名板演。

2、角的知识应用(课件出示)看图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四、总结反思。

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几何之旅,你收获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总结(课件出示)

五、拓展升华,布置作业。

1、出示:角的计数习题。(拓广探索)

2、布置作业:

1、完成“角的计数”习题后3个空。

2、习题4.3题。

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4.3.2角的比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 上 人教版 4.3.2角的比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利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和 差 倍分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 思考 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角的大小变化,培养识图能...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 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 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 讨论 动手画图 符号表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从而感受数学于生活,更好地理解角的意义,体现 人人学...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 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 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 讨论 动手画图 符号表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从而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好地理解角的意义,体现 人人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