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 北师大版

发布 2023-03-05 05:06:28 阅读 3989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8章人体的营养。

4.8.1 人类的食物。

一、 食物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现象::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

2、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现象:甲试管中的维生素c可以使吲哚酚褪色,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使吲哚酚褪色。

3、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糖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食物供能物质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

中的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

营养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成份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无机盐:构**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消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化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道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消**。化唾液淀粉酶。

系消化道外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统的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消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化。腺消化道内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的消化腺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二、 食物的消化。

1、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3、说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多种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蛋白质酶多种酶。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胃小肠。胆汁多种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小肠。三、 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3、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因为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

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从而促进小肠的吸收;小肠绒毛的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通过。所以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4.8.3 合理膳食。

1、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饮酒要限量;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食物要清洁卫生、不变质。

2、 营养合理的饮食: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并且保证每日三餐、

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和30%左右。

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4、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9章人体的物质运输。

营养物质的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主要是指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

4.9.1 血液。

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

功能:运输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如一个人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hb)太低,就是贫血。

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2.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3.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5.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6.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二、 血量、输血和血型。

1、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血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

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4.9.2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

一、 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1、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二、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它位于胸腔中部。

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

头差不多。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

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

3.心脏的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

主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4.血流有一定的方向,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由心房。

到心室,再通过动脉离开心脏。血液不会倒流是因为心房。

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单方向开放的瓣膜。

5.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博动,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

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博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6.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7.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8.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

三、 血液循环途径。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物质交换)

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 北师大版

2 绒毛壁 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 含消化液肠液 胰液 胆汁,可消化糖类 蛋白质 脂肪。11.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1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 咽 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 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 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学是研究各种和规律的科学。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 里面1,科学家把它叫做它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 m和海平面以上约 m之间,包括 的下层,整个和的上层。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1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2 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已经发现 命名和...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学会收集 整理 积累 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学习用列表法比较 概括 总结知识的方法。2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关注 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