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2019新版人教版

发布 2023-03-07 16:38:28 阅读 5096

11 春 (2时)

第一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化的熏陶。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学道路。朱自清有著作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艺评论、学术研究等。《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二)预习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查工具书理解不能理解的字词。

3.归纳的主要内容,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酝酿( )抖擞( )应和( )嘹亮( )

稀疏( )安巢( )撑伞( )黄晕( )

2.《春》是一篇___体裁)作者___字___现代散家他的散,清新而真挚,散代表作有。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朗润:

酝酿: 繁花:

赶趟儿。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二、合作**。

一)学始于疑。

中描绘了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

二)质疑**。

**点1:主要内容。

问题1: 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问题2:中描绘了那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请给他们分别加上小标题。

**点2:春草图(朗读第3段)

问题1: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草?

问题2:“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嫩嫩地,绿绿的”本该放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问题3:本段突出了春草的那些特征?本段除了描写春草外,还描写了草地上人的活动,这样写有何用意?

三、达标测评

第二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解释比喻,及其作用。

二)预习指导。

1.再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画出,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2.你最欣赏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三)预习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朗润起了,水涨起了,太阳的脸红起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为什么各自成段?顺序能否颠倒?

二、合作**。

一)学始于疑。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有着怎样一份独特的情感?

二)质疑**。

**点1:春花图(第4段)

问题1:“赶趟儿”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互换?为什么?

问题2:面对春花,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这个联想有何作用?

如果把“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像眼睛,像星星”这两个比喻有何妙处?

能否只用一个?

问题3:作者写春花图运用了什么写景顺序?

**点2:春风图(第段)

问题1: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问题2:本段作者调动了哪些种感官写春风?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特征?

问题3:作者写春风时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生动传神,请你为春草、春雨、春花分别配上一句古诗。

**点3:春雨图(第6段)

问题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语句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中的“薄烟”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问题2:下列加点字有何作用。

密密地斜织着。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问题3:本段描写春雨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意简要分析。

三、达标测评。

12 济南的冬天(2时)

第一时。学习目标: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通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的方法,品味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中优美的语句。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理解比拟,了解比拟的作用?

二)预习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济南的地理特点。

2.熟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 )镶( )水藻( )贮蓄( )

发髻( )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澄清:

空灵:二、合作**。

一)学始于疑。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怎样介绍的?

二)质疑**。

**点1:整体感知。

问题1: 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表现温情的?

问题2: 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点2:第三段(齐声诵读)

问题1: 全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全段的层次怎样划分?

问题2: 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有哪些?中的哪些动词用得好,请举例说明。中的哪些色彩词用得好,请举例说明。

问题3: 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点3:练笔。

问题1: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练笔,写出你对家乡冬天的真实感受。

三、达标测评。

第二时。学习目标: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通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的方法,品味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中优美的语句。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在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预习检测。

读一读自己的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看谁写得好。

二、合作**。

一)学始于疑。

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质疑**。

**点1: 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

问题1: 默读全,画出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

问题2: 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1.组:甲:这一圈小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点2:遣词造句。

问题1: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问题2: “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什么地方相呼应?

**点3: 对比阅读。

问题1: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问题2: 修改外练笔《家乡的冬天》,学习通过比喻、拟人写景的手法,通过几幅图景展示家乡冬天的特点。

三、达标测评。

13 风雨(1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把握内容,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3.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202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集《贾平凹获奖中篇**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奖;《满月》获2023年全国优秀短篇**奖;《废都》获2023年法国费米娜学奖;《浮躁》获2023年美国美孚飞马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学艺术荣誉奖”。

二)预习指导。

1.熟读,勾画你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2.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找出一些描写风雨的诗句。

3.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偌大( )蜷曲( )贾平凹( )倏忽( )

模样( )撩起( )刹那( )锥形 ( 葡萄蔓( )

2.重要词语释义:

偌大:倏忽:

攀附:二、合作**。

一)学始于疑。

本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表现这狂风骤雨的?

二)质疑**。

**点1:内容理解。

问题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问题2: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样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点2:细节赏析。

问题1: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楚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试举的一两处,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的。

问题2:赏析下列句子。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春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2 学习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3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赞美之情。学习重点 1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2 掌握比喻 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学习难点 1 通过朗读 赏析 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2 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春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2 学习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3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赞美之情。学习重点 1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2 掌握比喻 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学习难点 1 通过朗读 赏析 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2 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导学案

写作。从生活中找 米 学习目标。1.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要做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去找 米 抓住生活中那灵动的一瞬间所表现的美。重点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从生活中选材。预习导学。1.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