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发布 2023-03-18 16:00:28 阅读 6037

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 初步**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 学习对比**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活动, 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 体验发现的乐趣, 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 对比**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 对比**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水槽、 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 两片毛玻璃、 等高的两根蜡烛、 火柴、 大小一致的气球、 打气筒、 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1、 资料引入。(1) 谈话: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 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 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 汇报, 小结 (3) 谈话:

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 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 今天, 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过程

一) .**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 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 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 分组讨论: 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2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 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 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 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 阅读教材 p3, 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学生实验, 汇报讨论: 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 .**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1) 请同学们观察 p4 中间的图, 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 橙色气球呢? 那么, 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 你要注意些什么呢

2) 学生分组实验, 师检查指导。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3) 谈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3、 课堂小结。

(1) 我们已经能够对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出示: 下面是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附后) 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2) 观察上面的表, 你又有那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 对比, 填写 p5 的实验结果

四、 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五、[板书设计]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吸进的气体呼出的气体 78% 78% 21% 16% 0. 4% 4% 0. 6% 2% 。

2、《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设计意图] 以比赛吹气球的游戏, 让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和材料测试自己肺活量的大小,组织讨论肺活量的大小跟自己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之间的密切关系, 了解运动可以使人的肺活量增加, 让身体更加健康, 指导学生制定参加体育锻炼的计划,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教学目标]

1 、 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 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 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2、 知道什么是肺活量, 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 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3、 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 认识到清新的空气, 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

重点难点] 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5l 油瓶一个、 水槽、 有刻度烧杯或量筒、 胶带、 吸管、 记号笔、 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1、 游戏引入。

1、游戏: 吹气球比赛。 要求: 猛吸一口气, 全部吹入气球, 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

1 )谈话: 刚才,同学们猛吸一口气, 全部吹入气球的气体总量就是你们的肺活量(板书: 肺活量)

2)你能比较谁的肺活量大吗? 谈话: 根据上面的活动你还有那些问题呢,?

凭什么我的肺活量小呢?到底小多少?) 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肺活量,今天就来我们测量肺活量 (板书:

测量)

2、 **过程

一) 测量肺活量。

1 )谈话: 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 5l 油瓶一个, 水槽, 有刻度烧杯或量筒, 胶带, 吸管, 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 我们怎样做呢?

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 先---再---汇报。

3)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a、 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 b、 卫生 c 记录时,视线与水平)。

4)介绍电子肺活量测量仪使用, 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 p7 记录表上,反复测几次?怎么计算肺活量?为什么这样计算?

二) 统计分析

1 )抽一小组汇报。

2)给出区间表(表 1 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表 2 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 统计全班数据。

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 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4)汇报,全班评析。

5)小节。三) 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

1 .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 (抓住体育锻炼,进行保健教育)

2.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汇报。

三、 课堂总结; 请同学汇报课堂收获四、 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课外阅读, 或上了解网肺活量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脉搏与什么有关》

科学** 1. 通过听一听、 摸一摸、 找一找找到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2. 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跳动次数, 并对多组数值平均值的比较, 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 用反证推理法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仑理论的不成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不迷信权威的思想。

2.科学的结论是需要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 血管在身体上的位置。

2. 了解什么是脉搏, 并掌握计数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知道脉搏跳动与心脏跳动有关。

3. 知道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

4. 初步了解哪些行为有碍心脏的健康。

4、《杠杆的实验》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 杠杆尺(课前组装好) 、钩码一盒、 实验记录表。 (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 学生材料一份、 课件、 老虎钳、 镊子、 小黑板。

教学建议: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 扶、 放” 的关系。

1、 导入

1 . 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 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 活动一: 我们也来撬地球。

给你一根撬棍, 你会如何撬起地球? 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 支点、 动力点) :像这种撬动“地球” 的装置叫杠杆。 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

这个点叫支点。 “撬地球” 时, 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 悬挂“地球” 的点就是阻力点。

2、 活动二: 寻找杠杆的秘密。

1 .分别移动杠杆支点、 阻力点、 动力点的位置, 再去撬一撬“地球” ,效果有什么不同?

2. 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 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 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 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 认识杠杆尺

它的支点在**? 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 ,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 右边不用手按, 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 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 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

既然这样, 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 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 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怎样记录呢? a、 独立思考。 b 、 出示记录单:

4. 小组活动

⑴小组商议成员分工。

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记录。

5、 汇报交流各组实验情况。

. 请各小组将材料放桌子中间,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记录在小黑板上。 左边数据右边数据左边数据右边数据左边数据右边数据

观察分析以上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如果学生觉得茫然, 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杠杆平衡状态的情况) 希望学生能有的发现: a、 不是所有杠杆都能省力; b、 当杠杆左右两边乘积相等, 杠杆就能平衡。

c、 动力点与阻力点, 谁离支点近, 谁就省力, 谁离支点远, 谁就省力。

现在你能分析阿基米德所说的“大话” 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

5、《**轮轴的秘密》

器材准备。演示实验材料: 生活中应用轮轴工作的物品(实物、 **、 课件) 、演示用轮轴实验套材。 易拉罐瓶、 吸管、 线绳做成的轱辘。

分组实验材料: 硬纸板、 剪刀、 圆规(或者具有不同大小的圆面的物体) 、钩码、 铁架、 线绳。

教学提示:

1 .注意本课中有两次猜想与假设(轮轴有什么作用, 轮再大一点会更省力吗)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目录 1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2 自制风鸣器的实验。3 昼夜形成的模拟实验。4 显微镜的应用。5 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质。实验。一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实验准备 电池盒 小电珠 灯座 铜芯 导线 指南针 铁屑等。实验过程 1.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1课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 深呼吸 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 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3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 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 意识到 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一 本单元在结构上分为三层 1 同学们将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了解电磁铁的结构和组成,知道电可以产生磁,知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2 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磁力变化的因素。3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二 说一说,图上的几副图画的是什么,标志着什么?你知道吗?学生观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