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 2023-04-06 22:51:28 阅读 1346

2023年9月1日,我拿到了新版的人教版一年级的数学上册课本。散发着墨香的教材和以往的数学课本大不相同,首先体积变大了不少,书本也变厚了不少,不像是数学教材,倒像一本课外书。我迫不及待打开它,发现新教材竟是用小故事来表达每一课、每一道练习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把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当中,真有趣呀!

让我手不释卷。

仔细深入研究这本教材,我发现“解决问题”是这本教材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摒弃了我们老版人教版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模式,变呆板、枯燥、沉闷为生动、充满生命活力。生动的情景,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是一片空白,解决数学问题又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一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

怎样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策略来培养一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画**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都是有限的,空间、时间的想像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是难免的。但他们的直观能力有时是超出我们的预料的,所以让他们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大大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画图理解问题的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

如我们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记住钟面上有十二个大格,我们除了让学生在真实的钟面上去感受外,还让学生自己学着画钟面,他们在画钟面的过程中亲自画了12个点,写出1~12这十二个数字,这十二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这一定义就深深地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印记,牢牢巩固下来。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于生活,学习数学也是要为生活服务。要想让小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很好地解决问题,我们老师一定要努力做到把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尽可能地联系起来,变“学数学”为“用数学”,这样更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人民币面值大小以及如何等量置换。

等我们在课堂上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时,孩子们感到特别容易。而亲身体验了人民币的等量置换后,再在课堂上告诉学生100元面值的人民币可以换十张10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一张1元可以换10张一角等等抽象的概念时孩子们也不觉得难,很容易就掌握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这和过去全靠老师在课堂上拿着一些钱枯燥地讲解效果真是天壤之别。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应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主动将以前所学的知识恰当地应用到新的环境中去,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获取新知的途径,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我在教学加几”后的解决问题例五时,教材上出现的是同学们跳啦啦操的情境图,我首先让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

“前排有七个同学,后排有八个同学,或者是男生有九个,女生有六个”,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7﹢8”或“9﹢6”这两个算式,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或是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来**算法。学生因为有了足够的自主空间,所以方法多样,有的是用直观的摆学具的方法,有的是用刚刚学会的“凑十法”,还有的从10+6=16推出9+6=15,推出8+7=15。

多样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找到最佳的算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获得数学结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4.培养学生拓展、应用问题的能力。

我们教学生学习了数学,还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人人学有用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已学的知识和数学问题加以解决。

在学完 “分类”之后,我立刻创造机会让学生将这一知识进行应用。分类最实际的应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自己的物品,要想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自己的书籍,可以学习书店的分类方法;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玩具等可以学习超市和商场的方法……所以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这些相关知识,接着学以致用,用这些方法来整理自己的物品,最后我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整理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真正把数学融入到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 培养学生全方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有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我们这本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有开放性,如上册108页第十题的情境图,左右两棵树,树上有猴子,树下也有猴子,孩子提数学问题的途径就很多,可以提“树下有8只猴子,树上有7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也可以提“左边有七只猴子,右边有8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还有天鹅、鸭子等都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当孩子能提出一个问题时,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追问“谁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有同学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时,我就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基础好的,积极思考的学生会的想法会多一些,学困生回答起来就会困难一些,即使他们答出了不准确的答案,也要把握时机表扬他的态度,这样孩子们以后就敢于发言。当然对于说错的内容,我要适时给予纠正。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能逐步具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全方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一年级的新生由年龄还很小,还像一张白纸,头脑中许多数学思维还没有形成。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技能,既要授之于鱼,也要授之于渔。如果老师善于引导,方法得当,就能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低年级时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以后学习数学就会容易得多,进入高年级乃至以后终身学习数学都是有很大帮助。学生有了这些鱼和渔,数学的学习之路才能越走越顺,学习数学的热情才会越来越高,学习数学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一年级解决问题

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老师让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可以站进多少个女生?两个值日小组,一组植树8棵,二组植树9棵,一共植树多少棵?鱼缸里有46条金鱼,黑色的有7条,其余的全是金色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一共有51根木头,大象运走了6根,还剩几根?红星公司原有11辆公交车,出租8台,还剩几台?一...

一年级解决问题

班级姓名学号。1 花丛里原来有18只蝴蝶,飞走了6只蝴蝶,又飞走了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答 两次飞走了 只。2 马场上有39匹马,又来了50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答 现在马场上有 匹。3 妈妈想买一件衣服,带了68元,还差7元,这件衣服需要多少钱?答 这件衣服需要 钱。4 小东有15本故事书,小...

解决问题一年级

8 第五小组要做100面红旗,这个小组8个人,每人做了9面,还要做多少面?9 停车场有42辆汽车,每排停放7辆,开走了4排,现在还有多少辆?10 一根电线长47米,如果剪成8米一段,剪了5段,还有多少米?11 食堂买来70千克黄瓜,吃了一些,还剩3筐,每筐9千克,吃了多少千克?12学校图书室新买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