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感悟

发布 2023-04-06 23:07:28 阅读 6388

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感悟。

作者:徐琳。

**:《速读·下旬》2023年第10期。

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本人多年担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我就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内容,对苏教版实验教材进行整体研读,并对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交换,不明题意。

在教学“一图二式”后,再让学生学“有问号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学生易受“一图二式”负迁移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理解问号求的是什么,仍有30%的学生没有整体意识。而只是机械或模仿性地把左边减右边或右边减左边,感悟不出整体减左边等于右边,整体减右边等于左边。尽管教师一再强调:

题目告知什么?求什么?求的问题要用已知信息进行计算,算出的结果写在等号右边,学生不明题意,仍我行我素。

二)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在用减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按图意来理性分析,通常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行为发生的顺序,通过想象编织故事,进行感性理解。如:一共有7只猫钓鱼,还剩5只在钓,走了几只?

40%的学生写7-2=5。教师提示:“走了的2只”是要求的未知信息,要用已知信息总数7减部分数5来计算,学生无法理解。

教师让算式为7-5=2的学生说说想法:一共有7只猫约好来钓鱼,已经来了5只,求还剩几只没来?原本不懂的学生豁然开朗。

三)关注局部,忽视整体。

在初步认识了加减法后,对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看图写算式(左边5个苹果,右边2个苹果)。30%的学生写的减法算式为:

5-2=3,认为一共有5个苹果,拿走2个,求还剩几个。这部分学生只关注局部,以为多的部分就是总数,缺乏整体联系的意识,不知道总数是7,可见对减法意义还未真正理解。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点,由具体形象的事物到抽象的文字描述,从简单的看图列式到 结合的问题 文字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按不同的分法可分为 看图列式,结合的问题,文字的问题 加法问题,减法问题,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其中加法问题中包括 求两部分一共...

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王玲。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 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 理解 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王玲。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山西省长治县苏店学校高艳平。根据前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由于解决问题以情境出现,情境丰富多样,所以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有困难,理解题意有偏差 由于教学中多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感悟,缺乏整理总结,学生找不到可以套用的模式,所以拿到应用题就犯怵 学生缺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