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绘画活动的指导方式 2024年

发布 2023-05-06 18:59:28 阅读 5748

一、由“教师的单向说教”走向“师幼互动”的教学传统绘画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是主体,幼儿是客体。绘画活动的开展一般是由教师动口,幼儿动手。这样的结果是幼儿成了被动的接收器;其主动性被压抑,创造性被埋没。

新《纲要》的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教师的指导方式。教师在活动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的语言,使幼儿在活动中情绪愉悦,表达自如;教师在活动中应做幼儿创造的引导者、鼓动者,应注意仔细观察幼儿的作品,从中发掘幼儿的创造火花,适时地启发鼓励,激发幼儿新的创造热情。

为幼儿营造创造氛围,笔者在绘画活动中,改变以往的“教师先示范,幼儿后模仿”的做法,采用师幼互动方式,如商讨式、讨论式、**式等,增加师**流的机会,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存在“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如:当我展示一幅画时,不是我先发表意见,而是让幼儿先发表意见。

二、由“室内”走向“自然”“社会”的教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形象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而“自然”“社会”是最生动的形象呈现,最鲜活的美术教科书;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

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天空、白云、泥沙、波浪、飞禽、走兽等,甚至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锅碗瓢盆等都是幼儿观察和描绘的素材,要启发幼儿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双手、鼻子以及全身去感受,发现周围事物的“形”与“色”,并由此激发他们从事绘画表现的欲望。

贯彻新《纲要》精神就应该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观察、感受、体验自然社会中不同的美。“自然”“社会”中美的形象是具体可感的。幼儿亲自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通过自身体验,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比起老师的抽象说教来,美的具体形象更易被幼儿接受,更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

为此,在自由活动时间,笔者常带幼儿到户外散步,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周围熟悉的东西和一些动物的形态。开展春秋游活动时,带幼儿去观察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从中收集绘画素材。三、由“过去单一的美术工具(材料)”走向“多样化”的教学。

在传统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的绘画工具很单一,一般是白纸张、水彩、画笔。其实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绘画工具也不断出新,如奶昔笔,有色纸,吹塑纸等,出现了许多新的画种,如版画、刮画、彩卡纸拼贴画等。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有更多选择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进行想象、创作。

绘画材料的创新运用和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学画的热情,能培养。

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材料的出现也让幼儿对美术学习有了更直接、更人性的体验。幼儿天性好玩,如果让孩子们尝试接触一些不同的工具去画画,他们便不容易厌倦。

他们会从“玩”中体验更多的绘画表现手法,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不花钱的工具来作画。鼓励幼儿学会就地取材,允许幼儿用棉签、筷子、盖子等材料作画笔,用吹塑纸、旧挂历纸、碎布等作画纸,采用吹、泼、剪、贴、刮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

丰富多样的作画工具,画出的画也别具一格,能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好奇心。

四、由“关注幼儿绘画结果”走向“关注幼儿创作过程”的教学。

在传统绘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幼儿的绘画结果。在绘画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对比评价。总是以“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其实教师应尊重、保护幼儿的独特观察及表现方式,不要以**的审美眼光来修改儿童画,压抑儿童的创造欲望与热情,抹杀儿童的创作天赋;相反的,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的创作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作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尽量少干预幼儿的创作,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同时,我们教师还应该具备对儿童画的解读能力。

也就是说当一位老师拿到一幅画后,必须知道幼儿的绘画方式和绘画目。

的。教师必须具备对儿童画的解读能力,重视幼儿的创作过程,改变传统只重结果的做法。

五、由“过去纯粹的临摹”走向“幼儿的意愿创造”的教学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奇的作品。然而,我们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却有很多人走入了热心教孩子画模仿画的误区。

模仿、示范也是幼儿绘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如果过度模仿或不当示范,则会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不利于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明确要求,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的快乐。为此,应鼓励幼儿不同寻常的探索思想和行为,允许、接纳他们的标新立异,只要他们能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说出理由。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临摹基础,意念创新”的绘画指导原则。通过初期的临摹指导,幼儿对绘画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中后期开始,笔者多以“意念画”的创作为绘画的主要活动形式。活动中,我主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用绘画工具进行自我表现;使其在绘画活动中培养自主精神,鼓励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夸张性,并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并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技能技巧指导。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着,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加强对新《纲要》的学习,领会把握其精神要领,紧跟不断发展的形势,更新理念;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新《纲要》精神,改进传统的绘画指导方式,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开创绘画教学的新局面。

小班绘画活动如何有效的指导

教学资料范本。编辑。时间。案例。xx是一个聪明 活泼的小朋友。平时,他参与各项活动都非常积极。上课的时候,总能主动的举手发言,表现出了对学习活动很高的积极性。不过,他对于美术活动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往往在活动开头的导入环节中,他的表现很好,对于老师的提问能积极的回应,也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但是,到了...

小班美术绘画指导活动教案

也可以通过刷子 海绵或是布条等小班美术绘画指导活动教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用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的方法 2 了解作画的时候要换色要有大小的变化 3 请幼儿爱护绘画工具并和它们做好朋友活动准备 棒棒糖 画纸 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教师 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上个星期一起来画...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绘画活动

作者 张文。读与写 教育教学版 2017年第04期。摘要 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手臂动作难以控制,因此孩子们用作品呈现出一些乱线 乱点或乱色块,以此来体现他们对世界的想象和认识,这些就是孩子们心里的世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 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