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

发布 2023-07-08 16:51:28 阅读 5241

(主讲:王全民)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心理发展的概念、特征;

2、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3、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4、理解学生的人格发展、个性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二、教学重点。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认知差异、性格差异及相应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时间。

40分钟。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即量变与质变。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如儿童动作发展顺序遵循从上到下原则。

儿童思维发展顺序,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因此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阶段特征,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

3)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与人格的比较。

4)差异性。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

3、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

幼儿期岁童年期岁)

少年期岁) 青年期~25岁)

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矛盾期、危险期、叛逆期)

少年期是指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1)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撑。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情感:他们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3)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4)独立意识: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感,独立性意识强烈。

5)道德和意志: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

二)青年初期。

这是指岁的阶段,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接近的时期。

1)思维: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情感: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3)自我意识: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达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4)意志: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他们进行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二)关于关键期(敏感期)

最早提出“关键期”是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印刻期”。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错过关键期,永远无法弥补)。如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间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形的知识,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就作出吮吸的反应。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皮亚杰认为,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例如,唯有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其标志是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阶段儿童的知识可以作出一定程度的推论。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

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篮球中时更大些。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只能联系具体事物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尚未分离。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思维水平已接近**水平,能用命题进行推理,能进行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

儿童在11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用运算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1)他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表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模式,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反对人为地或无根据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3)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

4)增加适当的环境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儿童发展的进程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教育意义: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解决危机可以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而避免角色混乱,尝试着把自己的各个方面,包括自我的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统合起来,形成自我的整体评价,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二)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因势利导。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提供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与自我肯定。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分支。教育心理学得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4.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 可敬 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 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所以在平时我都对该生关爱有加,经常找他谈心,问问家里的情况等。三 辅导效果 ...

中学生心理教育广播稿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过度时代,对人的性格,人品等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当代中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如何改善中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现今中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