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发布 2023-07-21 16:52:12 阅读 1026

课题1草原。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背诵自然段。3、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

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一、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二、教学难点重、难点1、“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

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2、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一、教师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教学准备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二、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了解生词的意思2、回忆搜集有关草原的诗词。

一、教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法学法。二、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

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

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

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茫茫”是什么意思?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

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六、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一自然段2、抄写本课生字词3、选词填空。

静寂安静平静宁静。

1)回想起初到草原时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场面,我心里久。

久不能()。

2)()的草原热闹起来。

3)雪后的夜晚,山村显得()而祥和。4)同学们都喜欢在()的教室里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1直抒胸臆: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完成本课课后练习。3.预习《丝绸之路》

辽阔碧绿景美。

板书设计。草原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人更美。

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教案

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 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 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教案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 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 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

草原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 资料。三 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