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发布 2023-08-01 17:52:57 阅读 1483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我很少读过科学类著作,但在听到这个名字时,便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因”在我浅薄的知识里应该说是无生命的。一个无生命的东西怎么会“自私”呢?

怀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读这本书。再正式的读后感之前,我不得不说由于读的译本。并且作者在开头大量引述其他人的观点,因此我读的非常吃力,这固然也与我的知识储备不足有关。

所以,对于作者的观点,我可能尚未完全理解。若由此引出错误的言论,请包涵。

基因的自私性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了生存和繁殖所做的一切斗争,而这些斗争则充斥在它生命中的各个阶段,首先便是基因本体之间的斗争。基因是在非常巧妙的情况下产生的,然而它们一旦产生便开始自我复制,随着复制基因队伍的壮大,它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原始汤”的资源开始短缺,斗争就此产生。在斗争过程中,它们或维持稳定的复制以便产生更多稳定的后代、或在自己外部产生一层厚厚的蛋白质外壳以期保护自己。

在千万年的演化中,它们体积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最终的斗争结果便是它们脱离了“原始汤”,开始寄居在“生存机器”内,生存机器是基因为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所创造的载体。基因先不断的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又不停地转录翻译出各种蛋白,在蛋白的调控下,各种各样的生存机器就此产生。

然后,是等位基因之间在环境的影响下的斗争。基因在这时已经寄居在生存机器内,并且通过蛋白的调控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相对性状,例如,长腿与短腿、有翅与无翅、红眼与白眼等。这些性状在环境的自然选择下,有些适合环境,比如生活在某个海岛上的昆虫,它分有翅和无翅,由于这个海岛上经常刮大风,有翅的昆虫会被吹到海中淹死,久而久之,控制形成无翅的基因在斗争中获胜。

它们繁殖出大量能生存下来的后代。

最后便是生存机器之间的斗争,生存机器的斗争究根结底还是基因之间的斗争。这是因为动物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基因控制下的。这种控制尽管只是间接的,但仍然是十分强有力的。

基因通过支配生存机器和它们的神经系统的建造方式而对行为施加其最终的影响。生存机器不如基因一般,它们往往分不同的种族,相同种族又分为不同的家族。不同种族,甚至不同家族的基因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关于它们之间的斗争,第一种是不同种也没有亲缘关系的生存机器之间的斗争。不同物种的生存机器之间交集很少,就算它们为某种食物而产生斗争,但它们之间的斗争远不如同物种之间的竞争来得激烈。同种生存机器之间可能为任何东西竞争,比如领土,食物,甚至配偶。

对于这种竞争,它们不一定会如我们想象那般进行殊死搏斗。因为“全力以赴,孤注一掷”的策略使竞争者最后尽管成功,但它本身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这不符合基因的自私理念,因为这不利于它们产生更多的后代。

所以,智慧的基因想出了更多策略来应对不同的情况,最后能够以最小的损失取得胜利。而这些基因也随着生存机器得以长存和繁殖更多后代。

第二种是生存机器来自同一家族,它们的竞争包括世代间的与两性间的。所谓世代间的竞争即与自己兄弟姐妹之间为争夺父母宠爱的竞争。由于基因的自私性,所有儿女都希望母亲能将更多的食物分给自己,以便自己将来有更多的儿女。

通过亲缘关系指数我们知道母亲和所有儿女的亲缘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母亲对所有儿女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因为每个儿女的身体状况是不尽相同的,母亲为了有更多的孙子孙女,她们就会把更多的食物留给强壮的或年幼的儿女。因为体弱的有可能活不到生育的年龄,而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年幼的比年长的更可能死去,这些后果都不利于母亲得到更多的孙子孙女。

生存机器在两性之间的竞争则更加可怕,作为父母的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子代,他们会把照看儿女的任务疯狂的推卸给对方。好比父亲抛弃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妻子,另觅能为他产生后代的新欢。母亲也会抛弃自己的丈夫,但总的来说为了产生后代,母亲提供了营养较多的卵,并且母亲排卵生育是耗时间的,所以父亲更容易做“薄情”的一方。

因此,对于母亲就有两种不同的策略来应对。首先是“家庭幸福策略”,这种策略一般的结果是父亲母亲共。

同抚养儿女,最终两人都得到了相同的盈利。而另一种是“大丈夫策略”即母亲被抛弃后专注培养儿子,利用出色的儿子获得更多的孙子孙女,这对于它来说也是一种盈利。

基因的自私并不只体现在“无情无义”的竞争中,它也会做些合乎道德的事情。比如挽救落水者,为了家族而甘愿献身等。或许我们会有疑问:

它为了家族而牺牲,这不就是标准的“利他行为”吗?但本书的出发点并不是从人的思维出发,在作者眼中,我们人类乃至各种生物仅仅是这些基因为了生存繁殖所创造出的载体即生存机器。所以,对于那个牺牲的生存机器来说,尽管损失了它自己体内的基因,但是它挽救了整个家族成员的基因,这些基因又能产生更多的后代。

所以,即便是挽救他人这种道德事情,从基因的角度出发也是它们为了繁殖更多后代所做的“自私行为”。

除了帮助他人,基因也会自我进行“计划生育”。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基因的目标是产生有正常繁殖能力的后代。所以,盲目生产大量子代但没有足够的食物去抚养它们而导致它们在产生子代前死亡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因为生育子代浪费了它们的时间,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计划生育”这个基因就在千百年的演化中保存并壮大起来。它使一些动物产生数量合适的子代,以便基因自身的繁荣。

另外一种“良性”自私就像合作一般,互利共生。例如,为了保暖围在一起的帝企鹅,群居的膜翅目昆虫,清洁工鱼和大鱼等。它们互相分工合作,最后都将得到更多的子代。

即使种群中会有**出现,但种群为了整体的利益,为了不使种族灭绝最后都会走上一种稳定的路,而**是不会永存的。

最后,通过本书我了解到了自私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尽管你没有意识到,或者你认为是“无私”的行为都是基因为了使自己适应环境所做的自私行为。另外,便是作为一种生物不能做那些所谓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基因绝对不会长存。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

精品文档。自私的基因 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 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后可编辑修改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一。这本书寓意深厚,机敏流露,是在写得太好了!令人忍不住拍手叫好!诺贝尔生理医学获奖者梅达华如是评价 自私的基因 它也被形容为 年轻人的书 值得我们一看。的确,作者道金斯,作为一位行为生态学家和生物学...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补乐。自私的基因 作为一本从生物学角度切入的书籍,作者从一开始就声明他的论断与社会道德与普世公理无关,他只是试图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生物是如何演进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是如何在长周期内发生的。作者道金斯作为西方无神论的坚定拥护者,坚信用达尔文的演化论解释生命的复杂性更为合理。本书确实给了我们一个新的...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 一书由理查德 道金斯所著,本书提出 人生来是自私的,为我们以后受的苦难找到根源,也更适合我们理解,本文文笔幽默,读来很有趣味,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细胞,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单细胞生物。早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未出现,就已经存在。关于细胞的 众说纷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