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发布 2023-08-26 02:53:48 阅读 9757

下面就读书笔记摘录分享给大家:

书中的病人在面临死亡时表现各异。有人恐慌,有人平静;有人只想到自己,有人更多想到别人;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充满感恩;有人为多活一天可以放弃一切,有人选择有尊严地死。至于病人家属,变现更是各式各样,悲痛欲绝的有,无奈放弃的有,气急败坏的有,失去理智的有,宽恕感恩的有,平静接受的有。

总之,面临死亡之时,最能见人心,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品格和思想境界。

术中垂危病人对这个世界和人生深深的眷恋,病人与家属和朋友之家浓浓的爱和情,都令我感动。但更使我动情的是医患之间的那份情感。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医者和患者是由生命串连到一起的朋友。

患者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者,而医者则把减除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生命当作自己的天责,这是何等神圣而亲密的关系啊!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在很多疾病面前,还是束手无策的。我们的医者应该牢记有时是**,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视病人为亲人;而我们的患者则要信任和体谅医者。

在这本书的多案例中,凡是患者信任医者的,就唤起了医者对患者更深的情意和责任,将心比心,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本书分为四篇。

第一篇选择。

面对生死,有人选择坚持,有人选择放弃;有些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有些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选择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体现。坚持还是放弃?这是我们对生死最先发自本能的反应。

无论如何选择,都与对错无关,那只是一件人间往事。

1、作为医生,面对生死,他们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有时候,若是能感受到患者家属与患者间深深的爱和牵绊,更是对医生工作的一种鼓励,让我们觉得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可是有时候,看到家属的纠结、患者的痛苦,医生们便会倍感无奈。

2、病人死于**本身,给他死于疾病的**,医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医学上,有时候,追求一种极致,也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比如说手术,一个肿瘤切的差不多,可能能多活两年,但医生想做的更完美一点,想切得更干净些,却发生了手术意外。

如何平衡,这个度怎么把握,确实很难。因为这些都是未发生的事情,医生不是神,**不到后面的结果。

3、病人的生与死并不是病人自己、家属或者是医院任何一方可以单独决定的,而常常是上述三方博弈的结果。在医疗科技高度发展的现在,在医生们可以凭借各种仪器和药物显著延长病人生命的今天,我们是不是有时候也应该停下来脚步静静地想一想,对病人(尤其是那些临终病人)来说,什么样的医疗救治才是最恰当的?

4、医生不是算命先生,无法准确**生死,医学不排斥奇迹,只是奇迹有时候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还是面对现实为好。

5、作为医生,我们不可能给病人100%生的许诺,也不可能帮助所有穷困病人解决棘手的医疗费用问题,但在病人弥留之际提供更多心理支持,让他们走得更安详,或许是我们能做到的。

第二篇爱与情。

每个人一生都会或迟或早面对生离死别,怀念挚爱的人时,我们是否还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重新审视生命,洞悉其真谛呢?怀揣悲伤,收好眼泪:感恩生命,紧握当下;重拾幸福,饱满人生。

这或许正是逝者对生者的最大期待。

6、面对死亡,每个人的反应千差万别,不顾危险陪伴临终的亲人,是亲情的流露,更是一种境界。医生或亲人,有时真的无法**病人,无法使某些疾病的患者起死回生,但是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去安慰。

7、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是可以让自己的今天更有色彩;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但我们要勇于面对,做一次有准备的旅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社会。

8、做好一件事情靠的是心,想做好,就能做好。

9、在无法延长肉体生命的时候,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精神需求,或许也算对往生者最好的馈赠了吧!

10、我想我真的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如何真诚第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理解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是它让我理解生命的意义。

11、作为医务人员,平时我们不能感情用事的,如果看到病人痛苦我们就感同身受地伤心、难过,那就没办法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去处理问题,这对救治无益。

12、人是感情动物,一旦涉及情感,常常很难决断。尽管从医生的理性角度来说,有些情况从开始就不进行抢救最好,让病人早些减少痛苦去世可能更人道,但医生没有权利做决定。急诊、重症、icu的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难于处理。

小宝的父母虽然为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我们看到的是为人父母最纯粹的爱,他们,不曾后悔。

13、作为一名医者,医身体之痛,却不懂疗心灵之伤,是为大医吗?

14、医学教育都是最理想化的**手段,实际上,在和死神博弈的过程中,你能做到的并不多,无非是在可以争取的范围内做到最好而已。

15、对于生死,应该学会坦然接受,自然面对。用冷静的心态看待病人的死亡,用平和的心情达成病人的心愿,用温暖的心弥补病人的遗憾。对于医生,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医治,真正意义上的医者仁心;对于病人,这才是最高层次的死亡,真正值得的生死轮回。

16、一个晚期癌症的病人,极度消瘦,你对他说一定会好的,谁能相信呢?病人需要的是心理的安慰,不是虚假的鼓励。医学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这是回避不了的实际问题。

面对病重的病人,即使**无望,我们至少能多陪陪他们,给他们心灵的慰藉,陪着他们一路走好。

17、作为一名医者,面对亲人的**,不轻言放弃的职业思维定势,一厢情愿地坚持**。然而,有时自以为是坚守其实是多么自私的爱啊!这份爱令亲人只能在无能为力的绝望中默默地忍受着无尽的折磨,用他的一每分、每一秒的痛苦来成全我们的孝心。

当死亡不可逃避地来临时,家属和医生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到底是拯救病人的生命,还是在延长他们痛苦的死亡过程。

18、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为人子女最大的悲伤,珍惜还能陪伴父母的时光,也是我现在的最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篇医患。

作为生命最后的陪伴着,医生惟能做的就是心怀悲悯与患者同在。医学不是万能的,无论古今。人类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且永无止境。

医和患的相辅相成,理解、配合,才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关键。

19、越是生死攸关之时,作为医生越须保持冷静,不是因为冷血无情,而是我们深知自己不可以在工作中掺入过多的个人感情,这样不能正确判断病人的感情并给予最正确的**。

20、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事实,就得改变对待事实的态度,如果回避、否认事实,你就必然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倒不如乐观、顺应、从容地对待。这就好像半杯水,悲观的人看空了一半,乐观的人看满了一半。

21、病人到底最需要什么,是身体上的舒适、心灵上的安宁。

22、自勉:行医路上,凡事尽力,不惧生死。

23、作为一名医生,与患者和家属打交道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自己突然从医生的角色变成了家属,这种转换并非每个人都能很快适应。也许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更体会到患者家属对疗效的迫切要求,对医生这个职业寄予的希望。

24、碰到急诊病人,医生要尽量给病人家属多交代病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这样家属会有一个心里准备。万一发生突发情况,家属能够接受,也能理解,有个心里准备,可能就不会出现过激行为。

25、人只有学会尊重死亡,才可能尊重生命,只有正视死亡,才可能正视、珍惜生命。

第四篇坦然面对。

生命是一种偶然的机遇,而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向死而生,选择坦然、从容面对死亡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而去向彼岸,则是生命中最宁静、庄严、璀璨的时刻,发散能量的灵性在昭示;热爱生命,热爱亲人,勇敢面对死亡。

26、曾经,我们的生活重心过于倾斜,而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终究会湮没在时间长河里。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只是为了拼搏奋斗,还有更宝贵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近而被我们忽视了。人生,健康第一,亲情第二。

知道取舍,更要学会珍惜人生。

27、当你真正和病人成为朋友,走进他内心的世界,了解他的生命历程,你才可能被他的人生所吸引、所震撼,引发出对社会、对生命、对人生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28、死亡是一世人生的终结,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生的开始。

当前社会上医患关系紧张,有制度原因,但医患双方修养缺失也是重要因素。《死亡如此多情》这是一本描述生、死、情的好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多的需要换位思考。

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对许多人有益。无论医务工作者还是病人,无论健康的年轻人还是步入暮年的老者,都可以从书中汲取正确认识,平静看待死亡的力量。希望我们的医务工作者都来读一读,更加懂得病人,对医学是人的医学有更深的理解。

希望的病人们都来读一读,更加懂得疾病,理解医者。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福柯说 某种平静的感官幸福名正言顺地与整个国家的秩序 军队的活力 人民的繁殖力以及坚韧的劳动进军联系在一起 福利医疗制度下医生的人文关怀,常常是代表国家 单位 家族 家庭的强大统治干预能力延伸的一种sm。煽情的言语,掩盖不住大部分医生人文修养的浅薄。字里行间,仍然能嗅到技术的骄傲,俯视别人的自以为能...

读后感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分享 读后感 死亡如此多情 读后感。鲁迅先生在写道 富贵人家生了个宝贝儿子,请来了一群客人。这客人当中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大官的,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发大财的,但有一个不识时务的客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于是他遭到了主人和宾客的痛打。可是,这句话确是没有一星半点的矫揉造作,死亡是每个生命最终的结局。对于...

死亡之歌《秋天的死亡》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死亡之歌 秋天的死亡 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死亡之歌 秋天的死亡 读后感。文 郭俸麟。草丛里,虫声合唱已接近尾声,怎么用力都掩饰不了那曲终人散的凄凉。秋天的死亡 这名取得十分有新意。秋天并非生命体,那又何来死亡,短短五个字,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