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发布 2023-08-27 02:47:59 阅读 6333

静候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终于,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这是第一次认真品读她的文字。翻开这本书,看着她记录的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我的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正在陪着孩子成长,正在经历着和她一样的经历。慨叹,还好现在看到了这本书,还好感受了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被称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直笔,她的文风一贯是尖利敏捷的。但作为母亲,她却一反常人心中的那个形象,对孩子的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如潺潺的溪流,如和煦的春风。

这本书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台湾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

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现了这样那样让你。

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我就是这样,去年幼儿园老师让孩子开始动笔画画,第一次带回来的是只毛毛虫,放学时家长都站在铁栏门外猜测孩子们手里拿的那张画纸上画的是什么,由于孩子们还不大会连接,于是就有很多孩子拿着的是一个个的圈,于是我们嬉笑着猜画的是土豆,是面包……但当我接到儿子看他画的来来回回乱七八糟的线条时,我给他好一顿批评!

接下来,老师考察让画雪人,发回的**上有的孩子画的有鼻子有眼,稍微差点的画两个不规则的圈圈,但他画的却让我气不打一处来,白板,什么也没有,于是,**几巴掌便打在他身上…….

对儿子的教育我一直缺乏耐心,对学生很多时候我也是如此急躁,急于求成,忘记了孩子们都是一个个的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深思。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我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

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同样,做老师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一门学问!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龙应台这样说。

是的,像龙应台一样,感受生命的成长!人生的路很长,孩子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陪孩子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甚至不知道这世间还有如此有个性的名字,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位男士作家,而后感到非常羞愧。多读书,读好书,对于读书我总显得那么的滞后。这学期,学校鼓励我们教师多读书,而且过段时间久会给我们准备一本书,开学初我拿到了 孩子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第一次看龙应台的书,孩子你慢慢来 是一篇生活散文。诉说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之间丰富 激烈的内心冲突。文章款款深情,不仅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更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文章从一个女性,从一个妈妈妈的视角写的,充满了温馨的感觉。初识这一章写到九个月的安安开始认识宇宙,在送安安去幼儿园或...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一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华人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 心里隐隐作痛。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人人必须赶着往前走,否则你便会掉队,赶不上来,让周围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无尽的压力。连我们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们的父母 教师或推或拉入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