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0-31 14:10:02 阅读 4661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教科书的更换” 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所以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理论。它的涵义是: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 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合一” 的教学观念上发展形成的。

” 这是我国近代新教育产生以来,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一个重大变革。在今天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多方面的理论养分,更有助于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和认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作个书架子,字纸篓。” 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在学生身上来了。

” 把学生需要的知识给学生,这比前一种好,但先生仍以教为中心,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地位” ,接受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发明?

” 所以,“教学” 的本质即“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 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实施要求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设计教学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二是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掌握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渔” 。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加快,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三是要重视教学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作为师生合作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其核心应是一个**真知的过程,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心与心交融的过程。

2、“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陶行知批评教学分离的教师“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 其结果造成“先生收效少” ,学生苦恼多” 。他深刻批判了“教授法” ,极力主张把“教授法” 改为“教学法” 。

他说:“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他提出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生学的法子。

”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学会就行。在课堂上,只有少数受欢迎的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大多数的学生安静地听讲,从小坐到大,生命在不断重复中过去。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失去了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

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体价值,忽视了学生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这就“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 而真正有价值的课堂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刺激和兴奋的东西,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东西,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体验着获得新识的喜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奋;同时,也体验着面临问题的困惑,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3、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陶行知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

” 好的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实际上教师只有“一桶水” 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有“源头活水”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教师在某些方面“后学” 甚至不如学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 。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智者。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因为课堂教学的“预设” 是必要的,但“生成” 则更为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活力所在。而教育智慧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教师应该过有智慧的生活。

课堂上,当教师所讲的是脑中思考的、心中流淌的,才会有滋有味,才会真正享受到教学的快乐。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 或“以实际生活为中心” 或“以事为中心” 。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

从生活中发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因此,“教学做合一” 的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之中的人,是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

“生活世界理论” 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生活对人而言是最大的概念。学习、工作都是在生活,在生活之外别再找什么来肢解生活。

传统教育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脱离社会实际问题需要,死记硬背,死读书,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突出甚至不问学以致用和创新。而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重视课堂教学生活,强调教育教学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所以,教育教学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照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沟通,与学生的成长沟通,与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沟通,使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生活色彩和生动的生命色彩。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今天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仍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 陶行知教育名著 心得体。会。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不仅仅是停留在 教科书的更换 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 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所以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 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 教育名著 中师范生的第一变 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 教育思想家。以下是天涯招考网分享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 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 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