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读后感

发布 2023-11-25 19:30:04 阅读 4605

《屈原列传》读后感。

读了《屈原列传》后,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屈原是位才子,但非“大丈夫”。屈原是个才子。太史公开篇赞他:

“博闻强识、娴于辞令,明于治乱”。一个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的臣子,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回首古今中外,有如此才华能力的人实为少见,屈原,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人才了。

然而,在我看来,屈原并不是一位大丈夫。古人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虽然投江自尽,在精神上虽能保有自己的贞洁,但是却与他自己的志向,能料理天下大事,却相当于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死后,对于当时楚国的官场,几乎是一点变化也没有。

就如同一匹千里马,因没有伯乐的赏识,而一死了之一样,对于后人来说是可惜的。可对他自己来说,又何尝不可惜呢?

再看中国近代的事情——文革。可以说有许许多多像屈原一样的人,有才华,被人污蔑而自杀身亡。虽然他们的死,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但是历史为我们证明了,他们是有才之人,但却是心灵上的弱者,并非大丈夫。

因为其中那些与他们遭遇类似但却选择活下来的才子们,可以说是中国发展刚起步时的栋梁之才。由此可见,并非自杀才是面对那些遭遇而能保存自己的精神的圣洁的方法,那带来的只会是给自己的巨大遗憾。而且,若是匹千里马,终会有伯乐赏识,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可见屈原并非“大丈夫”。

由此观之,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后,应该做到的是如《孟子》所说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被时代和当局所器重时,就要负起重任,就要有所作为;在不被人看重时,就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甘于寂寞,修身养性,博闻强识。就如同一匹千里马,在没有伯乐相中时,唯有不断的磨砺自己,不甘居堕落,也不自怨自艾,自己一死了之,并在伯乐赏识之后,便扬起四蹄,奔驰于山川草原。

正如诸葛亮,被赏识之前,躲避乱世,隐居茅庐,修身养性,而被赏识之后,便大有作为,使其名传千古。

因此,即使在“举世皆醉,独我醒,举世皆浊,独我清”之时,亦要深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屈原列传》读后感

屈原列传 读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能抵抗的困难会让我们动摇对这个梦想的信念,但是我们就要执着的坚持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向自己的命运屈服低头。而屈原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在 屈原列传 中,他两次被流放,一次是因为怀王的愚蠢,不明是非 一次是因为子兰的谗言。最主要的是他 要改革,导致很多的达官...

屈原列传读后感

太史公大作 屈原列传 实为写己,仔细想来,竟有几分异端。屈原是否为太史公杜撰之人,或为太史公杜撰其事。太史公说错几句话,惹皇帝不高兴,把生育权给剥夺了,而屈公也大相径庭,被别人说几句,怀王不高兴,一疏再疏。事实上,刘彻不喜欢司马迁,怀王也不喜欢屈原,而他们却以为上司不讨厌他。这就好比老师与学生,老师...

《屈原贾生列传》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韩兆琦先生的 史记精讲 一书,受到了很大启发,其中的 屈原贾生列传 一文,给我的触动最大,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