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亚《怎样解题》读后感

发布 2023-11-26 06:10:05 阅读 2971

《怎样解题》读书笔记。

学习难,学习数学更难”,许多人对数学望而生畏,大有谈虎色变的趋势。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道题,自己总也想不出解法,而别人却轻而易举地给出了一个绝妙的解法,这时你最希望知道的是“你是怎么想出这个解法的?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有这么一个人,为了改变数学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致力于解题的研究,为了回答“一个好的解法是如何想出来的”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很早就开始探索数学中的发明创造,他利用在大学任教的机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对学生的细致观察,认真研究了人们解题的过程,通过和一批数学大家的交流,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一篇著作,这本书指导了人们不仅仅是在数学中,乃至在任何其他领域中怎样进行正确思维,引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学习中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个人就是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这本著作就是《怎样解题》。

波利亚(1887-1985)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上中学时,他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学生,但每当遇较难的数学题时,他也时常感到困惑:“这个解答好像还行,他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怎样才能想到这样的解答呢?

这个结论好像还行,他看起来是个事实,但别人是怎样发现这个事实的?我自己怎样才能想出或发现他们呢?”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波利亚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累计以及与一批数学大家的交流,最终著出《怎样解题》这本书,一经出版,畅销全球。

在这本书中,波利亚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的本身,而在于弄清“是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

”这就是说,解题过程还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把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分析、探索的过程。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成你自己的问题了”,“怎样解题表”是《怎样解题》一书的精华,这张表是波利亚在分解解题的思维过程得到,表中所述看似很平常的解题步骤或方法,其实已包含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怎样解题”表将解题过程分成了四个步骤,包括“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在这其中,对第二步即“拟定计划”的分析是最为引人入胜的。

波利亚把寻找并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分解为五条建议和二十三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们就好比是寻找和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进行分解,使我们对解题的思维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操作。波利亚推崇探索法,他认为现代探索法力求了解解题过程,特别是解题过程中典型有用的智力活动。他说《怎样解题》这本书就是实现这种计划的初步尝试,“怎样解题表”实质上就是试图诱发灵感的“智力活动表”。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精髓是启发你去联想。联想什么?怎样联想?

让我们看一看他在表中所提出的建议和启发性问题吧。“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

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波利亚说他在写这些东西时,脑子里重现了他过去在研究数学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他解决和研究问题时的思维过程的总结。

这正是数学家在研究数学,特别是研究解题方法时的优势所在,绝非“纸上谈兵”。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确或多或少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解题时,为了找到解法,实际上也思考过表中的某些问题,只不过不自觉,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罢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能又忽略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细节。因此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思路,用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模仿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争取达到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程度。按波利亚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建议去寻找解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必将使自己的思维受到良好的训练,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解题能力,而且养成了有益的思维习惯。

如果能在平时的解题中不断实践和体会该表,必能很快就会发出和波利亚一样的感叹:“学数学是一种乐趣!”

在书中波利亚这样说:“一个重大的发现可以解决一道重大的难题,而在解答任何一道题目的过程中,也会有点滴的发现。”这句话颇有现实意义,人如果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发现题目的本质,就无法摒弃无关紧要的繁琐条件和层层陷阱,就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因此也就无从下笔解答题目了。

他还认为当你解答的题目并不陌生,有些似曾相识的时候可能会不以为然,但你若因此而感到有兴趣,并被好奇所激发时,你的创造力将被激起,并被发挥出来;特别是如果你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方法做出时,你将饱含成就感,从而更加激发你学习的热情和对问题探索的渴望。也就是说,学好数学不只在于练习、操作、演算,最重要的是从心底萌发出的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自我归纳理解后的解题思路。

书中还讲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解题应该进行怎样的指导,书的第一章节,为“在教室中”,分为“目的”“主要问题,主要部分”在“目的”这一节中,波利亚系统地指导了教师如何让帮助学生,他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生应当获得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的经验。

但是如果让他独自面对问题而得不到任何帮助或者帮助得不够。那么他很可能没有进步。但若教师对他帮助过多,那么学生却又无事可干,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当不多不少,恰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

如果学生不太能够独立工作,那么教师也至少应当使他感觉自己是在独立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考虑周到地、不显眼地帮助学生。不过,对学生的帮助最好是顺乎自然。

教师对学生应当设身处地,应当了解学生情况,应当弄清学生正在想什么,并且提出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或者指出一个学生自己可能会想出来的步骤。”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一些相同的问题,指出一些相同的步骤。例如,在大量的问题中,我们总是问:

未知数是什么?我们可以变换提问的方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问同一个问题:求什么?

你想找到什么?你假定求的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未知数上。

有时,我们用一条建议:看着未知数,来更为自然地达到同一效果。问题与建议都以同一效果为目的:

即企图引起同样的思维活动。在波利亚看来,在与学生讨论的问题中,收集一些典型的有用问题和建议,并加以分类是有价值的。“怎样解题”表就包含了这类经过仔细挑选与安排的问题和建议;它们对于那些能独立解题的人也同样有用。

而在读者们充分熟悉这张表并且看出在建议之后所应采取的行动之后,他们会感到这张表中所间接列举的是对解题很有用的典型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在表中的次序是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排列的。表中所提问题与建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普遍性,当然,除去普遍性以外,它们也是自然的、简单的、显而易见的并且来自于普通常识。

如果能够在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能联想到与之相关却为我们所熟悉的内容,那么我们走的这条路也是对的。波利亚指出,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教师试图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机会去模仿与实践。如果教师想要在他的学生中发展相应于“如何解题”表中的问题与建议的思维活动,那么他就应该尽可能地经常而自然地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和建议。

此外,当教师在全班面前解题时,他应当使其思路更吸引人一些,并且应当向自己提出那些在帮助学生时所使用的相同问题。由于这样的指导,学生将终于找到使用表中这些问题与建议的正确方法,并且这样做以后,他将学到比任何具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将此联系到实际中的数学学习问题,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都比较的定式化,特别像是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师运用题海战术,学生只要多做多练,甚至背好题型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但是学生很难出于自己的兴趣去解题,解题更多地被当做一种机械的条件反射的运动而不是思维活动。这样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去解决。

作为一名数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我想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太多,不仅仅解决了自身的学习问题,激发了自己对于解题的兴趣、学会了如何运用“怎样解题”表中的步骤解决问题,更学会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何教育学生,读完这本书,我获益匪浅。

波利安娜读后感

今年暑假儿子的学校推出了一项有趣的暑期作业 亲子阅读 由孩子给父母推荐推荐一本好书,然后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一起来分享读后感。本来想着儿子会推荐一本他经常阅读的书籍类型,比如科幻 武侠 漫画之类的,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给我推荐了 波利安娜 这本励志的书籍。意外之余,我突然感到儿子成熟了不少,虽然他襁褓...

《怎样解题》读后感

一直很喜欢读书,特别是文学方面的书籍,但是这学期所看的书,却让我的书史有了大改观。这学期所涉及要看的书,都是和教育有关的,虽然一直有做家教,之前也参加过支教活动,但是看完教育类的书籍后,却有点颠覆教育在我心里的印象。怎样解题 这本书初次接触,感觉很陌生,很难看的进去,相对于 小学数学名师同课异构 案...

怎样解题读后感

怎样解题 读后感。波利亚 1887 1985 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因长期从事数学教学,他对数学思维的一般规律有着深入的研究。这本开拓思维的 怎样解题 就是其研究成果的总结,并因此而畅销全球。作者认为一个重大的发现可以解决一道重大的难题,而在解答任何一道题目的过程中,也会有点滴的发现。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