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0-03-20 08:11:28 阅读 3763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

二、**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板书设计。

晴天多云阴天。

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

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

炎热天凉爽天。

第二课时。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

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

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

7)交流改进后记录。

二、拓展知识(生预报天气。)

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

三、全课总结。并要求每个小组要坚持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察,把每天的天气现象都记录下来,了解天气在一个月里是怎样变化的。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查看资料。

板书。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

2.使学生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4.让学生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

2.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提问: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样的吗?

谁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

揭示课题:这节课就来研究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板画: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2.老师讲解怎样运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变化。

3.学生照着板画的天气符号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学生在画时要求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小组内不画重复的。在记录天气日历时一定要在卡片的上方记上当天的日期。)

第二课时。一、制作天气日历。

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老师重点指导什么地方测气温合适、如何判断云量、阴天等。

1、 回教室学生交流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

2、 提问:哪些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天气?

3、 学生在“天气日历”中画今天的天气符号画。

4、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描坚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

二、分组讨论。怎样分配记“天气日历”的任务、什么时候观察天气、周末和假期能不能间断。

三、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作一些指导并统一观察天气的时间。

四、拓展:观察一个月的天气后,要求学生思考。这一个月的天气变化能不能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在这一季节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天气有关吗?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天气日历2024年9月20日。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2.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3.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4.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每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提问:我们制作天气日历时还要观察一天中的什么?

讲述: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的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气温。

二、**内容:

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1)师:强调使用温度计的安全。

2)分组观察温度计,并指出温度计上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开时的温度的刻度分别在**?再指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时,温度计的温度可能在什么位置?

3)分组活动:学生手握温度计的液泡,待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这时的温度。

第二课时。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思考: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一个温度会高些?是怎么知道的?准确吗?

2)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注意提醒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好。

3)学生回教室后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思考:哪一个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在这个活动时,老师可以提示:

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哪儿的温度低?

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天的气温?(室**凉处、通风处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二、气温的测量。

1)比较每个组刚才测得的室外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相同。

2)讨论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的什么地点。

3)讨论刚才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哪个小组测得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并将这个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4)一天中温度变化情况的研究。

将各个小组收集的前一天的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填进“温度填充图”。指导学生对温度填充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

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5)组织学生对于每天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进行讨论:

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我们在完成“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时,每天测量气温的时间是不是应该一致?

三、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的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板书。气温是指室**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第4课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2.让学生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学生能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4.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方法测量风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师准备:(方位图、风向图)。

各小组或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

1、问: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样知道起风了?

用你们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好吗?

教师将学生的描述记录在黑板上,了解学生们是怎样认识风的。

二、认识风向和风向标。

1、板画“风向图”向学生介绍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老师列举风吹动旗面、树枝的情况,让学生辨别风向。

3.师出示一个自制的风向标,介绍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简单装置。

4.学生按照课本上自制风向标的步骤自制风向标。

5.做完后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1)选择室外空旷的地方测试风向;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时教案。第七周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时教案。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1.谈话 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 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第二单元 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傅国丽 第三单元 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陈灵芸 韩燕。第四单元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第二小学林波。2007年9月。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溶解 声音 天气 我们的身体。溶解...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丁卓。第一章 热。第一课 冷与热 1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 收集 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2 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 热 温 凉 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3 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