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3-01-20 12:02:28 阅读 2869

2024年秋期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科学学科(组、个人) 姓名宋理解。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

一、 问题导入明确目标。

二、 自主**分工合作。

三、 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

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三种课型。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三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及其流程:

教师在选取问题时要注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让他们在有学习动机的前提下,能够为达成目标作出合理的学习安排,形成自学能力。

1)学生自主**前,需要有猜想假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相关的**思路;(2)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按照设计成的**思路,小组成员相互合作;(3)在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合理指导,纠正个性问题,但不要做过多干预,让学生们自己多发现问题,同时展示出来。

1)小组汇报**结果和问题,教师选取典型性、对比性强的小组进行展示;(2)针对学生的错误以及发现的新问题,教师加以总结和点拨。

根据**的问题,教师准备相关延伸内容。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学习科学。

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导入新课——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应用创新。

科学观察课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学要点: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1)教师提供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观察材料。

2)激趣导入。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

3)引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明确本节研究目的。

二、 自主观察。

教学要点: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自主观察。 让学生针对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或方案。

1)在设计观察方案前,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2)制定观察方案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

3)学生自主观察。个人独立观察、分组合作观察、全班集体观察相结合。

三、 交流总结。

教学要点:小组交流、集中汇报、归纳总结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对所做的分析与解释的正确性做初步的判断。

2)小组向全体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准确地出示科学术语、科学概念,使学生更加明确通过观察获得的结论或者知识。

四、 应用创新。

教学要点: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学生拓展创新,使主题进一步深化。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是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归纳结论—实践应用。

科学实验课教学流程:

一、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开展深层次**活动。

二、 参照问题,猜想假设。

1)教师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实验材料;

2)学生通过观察,结合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做出关于问题的猜想假设。

三、 依据材料,设计方案。

1)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已有实验材料,做出自己的实验设计;

2)汇报交流后,在教师引导下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实验方案。

四、 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1)教师出示注意事项,对小组各成员进行分工,下发实验记录单;

2)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下发实验记录单;

3)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并及时记录;

4)教师巡视,对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及时指导疏通。

五、 分析现象,归纳总结。

1)教师根据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认识,;

2)结合学生自身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六、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将课堂中获得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引发问题,为下节课的**活动设下伏笔。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

四、五年级绝大部分课都是实验课。典型的有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四年级下册电学单元、五年级上册力学单元五年级下册沉浮单元中大部分都是典型的科学实验课。

科学**课是让学生围绕着科学**的问题,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来获取事实的证据,形成基本的科学认识,从中培养学生鉴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课型。

科学阅读课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阅读并整理资料——概括与运用。

科学阅读课教学流程:

一、 提出问题。

1) 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二、 猜想假设。

1) 学生围绕科学**的问题进行猜想假设;

2) 寻找与主题相关的文字、**等多样资料。

三、 阅读与整理材料。

1) 引导学生首先筛选资料;

2) 通过快速浏览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词或句);

3) 用这些事实尝试解释问题假设,判断事实的科学性与严密性,若不能完全解释假设,回到开始补充新的事实。

四、 概括与运用。

1) 将整理好的词句、数据、**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2) 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形成认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和运用。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关心天气(观察课)

1.2天气日历(观察课)

1.3温度与气温(观察课)

1.4风向和风速(观察课)

1.5降水量的测量(观察课)

1.6云的观测(观察课)

1.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观察课)

第二单元溶解。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观察课)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观察课)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观察课)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课)

1.5溶解的快与慢(实验课)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实验课)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观察课)

第三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3声音的变化。

1.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7保护我们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1身体的结构。

1.2骨骼、关节和肌肉。

1.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1.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1.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1.6口腔里的变化。

1.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关心天气(观察课)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2019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 空气的性质。学习目标。1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2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3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4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难点 压缩空气的力量。教学准备 多 课件...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时教案。第七周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时教案。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1.谈话 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 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第二单元 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傅国丽 第三单元 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陈灵芸 韩燕。第四单元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第二小学林波。2007年9月。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溶解 声音 天气 我们的身体。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