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训练全程跟踪

发布 2020-09-16 14:39:28 阅读 3367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有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18o原子(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

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so2与18o2生成so3的速率与so3分解生成so2和o2的速率相等,so3中含有18o,其分解生成的so2中也会有18o.

答案:d2.(2010·盐城月考)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正反应速率va=2 mol/(l·min),逆反应速率vb=2 mol/(l·min)

b.正反应速率va=2 mol/(l·min),逆反应速率vc=2 mol/(l·min)

c.正反应速率va=1 mol/(l·min),逆反应速率vb=1.5 mol/(l·min)

d.正反应速率va=1 mol/(l·min),逆反应速率vc=1.5 mol/(l·min)

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时,需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换算.

答案:d3.如图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该反应放热)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a.a点b.b点。

c.c点d.d点。

解析:此坐标的纵轴表示的是no的转化率,横轴表示温度,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此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转化率,从c点作纵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这表示若想达到c点对应温度的平衡状态,需要转化更多的no,表示c点未达平衡状态,即v(正)>v(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c4.(2010·张掖高二检测)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hi(g) h2(g)+i2(g),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hi、h2、i2的浓度相等。

b.hi、h2、i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hi、h2、i2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d.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题给反应是可逆反应,化学反应达到平衡还是未达到平衡hi、h2、i2共存于同一体系,hi、h2、i2的浓度也不一定相等,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发生变化,即i2(g)的浓度不变,也意味着hi、h2、i2的浓度不再变化,即达到了平衡状态.

答案:bd5.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解析: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v正=v逆,a只表示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无法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不正确.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n2)∶v(h2)∶v(nh3)=1∶3∶2,判断b、c、d,可知c正确.

答案:c6.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解析:对于c项:v(a)正∶v(c)逆=2∶3,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说明v(正)=v(逆);对于d项:v(a)正=v(a)逆(用同一物质表示),说明v(正)=v(逆).

答案:cd7.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解析:n≡n键断裂、n—h键形成都代表正反应,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a、c两项中h—h键形成、n—h键断裂代表逆反应,而且正、逆反应速率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用于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c8.将3 mol o2加入v l的反应器中,在高温下放电,经t1 s 建立了平衡体系:3o22o3,此时测知o2的转化率为30%,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n)跟时间(t)的关系的是( )

解析:o2为反应物,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减小;o3为生成物,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n(o2)=2.1 mol>n(o3)=0.6 mol.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9.(20分)在200℃时,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c(i2而c(hi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最大,而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c(i2而c(hi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而v(逆。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都将。

答案:(1) mol/l mol/l 0 v(正) v(逆)

2)逐渐减小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3)相等保持不变。

10.(6分)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3)c(hi)=c(i2);

4)反应速率:v(h2)=v(i2)=v(hi);

5)c(hi)∶c(i2)∶c(h2)=2∶1∶1;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1)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2)一个h-h键断裂(逆反应方向)两个h-i键断裂(正反应方向)v正=v逆.

3)平衡状态时c(hi)、c(i2)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4)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这样的关系,未表示出正、逆反应速率.

5)平衡状态时不一定有这样的浓度关系.

6)生成物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

7)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的压强都不变.

8)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不变,故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不变化.

9)反应体系中颜色不变即说明c(i2)不变化,达到平衡.

10)都是气体且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发生变化.

答案:(2)(6)(9)

11.(8分)在689 k时,在1 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h2+i22hi达到平衡,图甲表示当起始物为1 mol/l h2和1 mol/l i2时,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c的变化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

1)请在图乙中画出当起始物为2 mol/l hi时,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与时间关系的示意图.

2)由图中的事实说明化学平衡具有的特征是。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①动态平衡;②v正=v逆≠0;③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④一定条件下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

12.(8分)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溶液中,气体体积减少了21.

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填字母).

a.so2和so3的浓度相等。

b.so2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解析:平衡标志的判断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浓度相等不能作为平衡标志的判断,a不正确;由于是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压强不变可以作为平衡标志判断;d项中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正确.由于均为气体反应,气体的质量守恒,体积不变,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答案:(1)bc

2)消耗o2的物质的量:0.7 mol-=0.45 mol

生成so3的物质的量:0.45 mol×2=0.9 mol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0.95 mol

反应前so2的物质的量:0.95 mol

so2的转化率:×100%=94.7%

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题目 第三节卤代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道卤代烃的分类及常见的卤代烃 2 通过对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的 学会卤代烃的一般性质 3.进一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4 领会水解反应的实质,能判断有机反应是否属于水解反应。重点 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 溴乙烷发...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内容主要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包括两部分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首先,教材从复习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映 从得氧 失氧角度 入手,通过2cuo c2cu co2 反应的讨论,说明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分类知识不够全面,也不完善,从而转入到从化合价和电子得失的角度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第一部分内...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要深刻地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还需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的关系。归纳与整理 2 氧化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利用2 13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图2 14 分子形成示意图归纳板书。失去 或偏离 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得到 或偏向 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 得失或偏移 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