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0-12 08:56:28 阅读 866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需精读,第四篇略读。四篇课文像四幅美丽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不同地域儿童各具特色、五彩斑斓的生活。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活泼,生动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使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逐步过渡并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单元总体目标。

一、学生要认识13个生字,会写36个字,能正确读写45个生词。

二、朗读课文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三、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对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体会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四、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五、通过发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记录课余生活,引导他们多个角度认识和思考生活,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主习惯。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

3、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

4、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5、联系实际能描述和写出自己的课余生活。

难点:1、每篇文章的构思、叙述顺序。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在文中的感情。

3、体会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

单元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识字、听、说、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文章大致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养成**式学习的习惯,用开阔的视野看待周围的世界,循序渐进地逐步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言素养。

单元教学建议。

1、根据本单元中生字词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通过**、生词卡、分析字词特点等媒介和方式进行形象教学。

2、本单元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要发动学生搜集课文教学中提到的有关多民族风情、大自然万物、假日游玩等的材料,安排他们在课前介绍或在课后的活动中进行展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对文中难于理解的句段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单元课时分配。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

2、金色的草地2课时。

3、爬天都峰2课时。

4、槐乡的孩子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生活有所认识。

3、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磁带,**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二)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三)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四)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五)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一)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一)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车读、全体读、)

二)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三)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当堂巩固,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一)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轻声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三)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四)引导体会:“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五)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六)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七)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三、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一)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二)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四、课后积累。

一)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坪坝花路儿童。

上课学生读课文。

窗外树枝、鸟儿、蝴蝶、猴子。

下课游戏松鼠、山狸。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多音字和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

3、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

教学难点。拓展视野,联系实际生活在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背景下学习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二)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三)展示交流:

1、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2、小组**车比赛。

3、“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4、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

一)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二)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蒲公英。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1、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

一、二自然段。

2、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早晨,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中午,花朵( )是( )色的,草地也是( )色的;

傍晚,花朵又( )是( )色的,草地就变成( )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一)“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

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三)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

四)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一)读第四自然段。

二)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三)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一)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二)学生画画。

四)成果汇报。

四、写字指导。

一)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

二)全班交流。

三)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

四)学生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开←蒲公英→合→绿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教师要关注那些发言有顾虑和困难的同学,启发 帮助和鼓励他们,顺利完成这次口语交际训练,并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本次习作的要求非常明确 第一,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地二 教学反思。教师要关注那些发言有顾虑和困难的同学,启发 帮助和鼓励他们,顺利完成这次口语交际训练,并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本次习作的要求非常明确 第一,要写清楚熟...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