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 语文活动八

发布 2020-11-16 09:47:28 阅读 1164

教学目标:

1.体会五壮士为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引导、讲解法。学生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和**制作成课件;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做“五壮士”?

2)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读原文。(2)谈感受,大家补充。(3)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试着背诵。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四、全班交流。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六、总结。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资料。

3、总结语。

教学目标:1.体会五壮士为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完成练习,通过练习掌握本课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教学准备:练习课件;小黑板,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我能感受。

我读了( )遍课文。我想说。

二、不同的qi。

( )驱不平琴( )书画

( )自行车各得( )所。

( )心合力红( )飘扬

误入( )途 ( 形怪状。

三、动词串串烧。

掷( )掷( )掷( )

跳( )跳( )跳( )

打( )打( )打( )

四、挑战理解力。

、从“班长夺过胡福才手里的手榴弹,命令用石头砸”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从“跳崖前,班长把那枝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五、填上合适的词。

( )地瞄准的怒火。

( )地撤退的声音。

( )地打击的山路。

( )地指挥的地形。

六、信息窗。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半山腰的树枝上而活了下来。葛、宋两位同志苏醒后,忍着剧痛,坚持赶路,经群众帮助,最终回到了部队。

、***司令员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题的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赵燕英雄光荣传统”

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感悟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复述课文;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的人生的道理。

教法学法:引导、讲解法。学生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父子情深的**、和**制作成课件;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一引入。

1.你们觉得你们的生活幸福吗?可是你们知道这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吗?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2.出示课题老人和他的儿子。

3. 介绍文章体裁。

南斯拉夫民间故事。

二自渎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理解乐善好施不翼而飞痛不欲生热泪盈眶。

3.检查学习效果。

三理清课文层次。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课文可分为几段?给每段拟个小标题。

制造假象挣钱养家道出真相。

四合作学习,理解感悟。

1.老人为什么要制造家财被盗的假象?

2.儿子是怎样看待家财丢失的?他是怎样用具体的行动去创造幸福生活的?

3.老人为什么道出事实真相?

学生合作学习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自读自悟,感悟人物内在品质。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找出描写儿子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儿子?具有哪些品质?

3.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品质。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幸福生活怎样来?

2.父亲给儿子的教诲是什么?它真的比钱财更重要吗?

3.老人爱儿子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爱?你有怎样的感受?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5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因为一个马掌钉丢了一个国家。

3.多种形式朗读民谣,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炼。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法学法:引导、讲解法。学生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和**制作成课件;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一、 导入:

1.出示马掌**,认识马掌,简介给马钉马掌的作业。

2.出示马掌钉**,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3.导入新课: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马、马,一马失社稷!”一匹马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国家颠覆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句名言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轮流读课文,评议正音。

a.学生认读生字、辨析多音字。

b.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决战即将打响。

第二部分(2--12):钉马掌,少钉子。

第三部分(13--15)掉马掌,打败仗。

第四部分(16--21)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

三、自学交流,引导思考

1.自由读文,思考: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阅读了解钉马掌的过程,感受马夫与铁匠的马虎。 (2)了解查理国王骑上这匹马作战是如何打败战,体会掉马掌给国王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2.小组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朗读,体会民谣。

1)多种形式朗读民谣,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炼。

2)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四、感悟明理: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事情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语言,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法学法:引导、讲解法。学生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和**制作成课件;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一、认识马掌与马掌钉,导入新课。

1、出示马掌**,认识马掌。

2、简介给马儿休马掌的作用。

3、出示马掌钉**,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4、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以前,英格兰的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准备决一死战,来争夺英格兰的王位,在战场上,理查三世因为一匹马而战败,丢了自己的国家,丢了王位,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马掌钉。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段落。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2、标出段落序号。

3、分段**车读课文,评议正音。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7、指名反馈分段,评议。

三、学习“钉马掌”,感受马夫与铁匠的马虎。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2)理解“决一死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钉马掌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个部分主要写什么?

3)谈谈:从中你觉得马夫与铁匠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感受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

5)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设疑

教学要求:1、体会文中理查三世因为一个马掌钉而丢了一个国家的前因后果。

2、教育学生对待事物要认真,不要存着侥幸心理,不要疏忽大意,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法学法:引导、讲解法。学生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和**制作成课件;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一、复习导入。

1、男女生分角色齐读课文1—12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导入:理查骑着挂着一个马掌的战马去决战,结果又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掉马掌打败仗。

1、指名读课文第13—15自然段。

2、思考:战斗打响了,理查是怎么表现的?当一个马掌掉了之后,情况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呢?

3、指名逐题反馈,评议。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自然段,体会掉马掌给理查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读懂民谣,明理。

1、指名读民谣。齐读。

2、引导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练:少、掉、倒、败、丢。

3、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畅所欲言。

5、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透过表面情况去看本质:因为马夫与铁匠的一个疏忽,少了一个马掌钉,挂了一个马掌才酿成理查的惨败,使他丢了自己的国家。

2023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总序 1 课题 1 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教学目标 1 读通诗歌,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要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3 学习诗歌。一 二两节,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诗歌。教学过程 一 说树,导入新课。二 读诗,检查生字词。1 教师 课文范读磁带,学生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7谈文字湘教版

27 谈用字。教学目标 1.认识 会写 筋 联 盟 络 某 择 垮 谨 慎 惯 10个生字 辨析多音字 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何在习作时养成谨慎用字的习惯,锤炼语言。4.体会课文段落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首尾两个自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送报的少年湘教版

5 送报的少年。教学目标 1.认读 捷 聊 腼 腆 鞠 躬 6个生字。2.朗读课文 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 吃苦 向上的品质,懂得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送报少年懂事 吃苦 向上的品质。教学难点 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