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教案

发布 2020-12-11 18:48:28 阅读 8623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

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法建议。教学时以旧引新,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连加、连减.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学习新知.

一)教师谈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学习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方法一.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是89.

方法二.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继续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2.观察对比58-26和72-49两题有什么不同?(订正:58-26是不退位减法,72-49是退位减法.)

3.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全班学生动笔做,订正后,说一说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

2)卡片练习。

74-1676+2335+24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

四、全课小结.

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布置课外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2.上面或下的纸条每移动一格,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b想:64+20=84b想:72-9=63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3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想:28+7=35想:58-20=38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数学 二年级 王文超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设计。杜戈庄小学王文超。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青岛版 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起始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教材内容是以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说课稿获奖篇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说课稿。晏北义德希望小学滕飞。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过程分析 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1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

二年级数学下《口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 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 不进位 不退位 几百几十加减法 进位 退位 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 整百 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