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文

发布 2019-06-11 03:59:00 阅读 7549

***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了修订后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新《预案》共分为7章,分别为总则、组织指挥体系、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工作、应急保障和附则。与2023年印发实施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比,新《预案》吸纳了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有效经验。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1.5 事件分级。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国家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2.2 地方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2.3 现场指挥机构。

3 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 监测和风险分析。

3.2 预警。

3.3 信息报告与通报。

4 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4.2 响应措施。

4.3 国家层面应对工作。

4.4 响应终止。

5 后期工作。

5.1 损害评估。

5.2 事件调查。

5.3 善后处置。

6 应急保障。

6.1 队伍保障。

6.2 物资与资金保障。

6.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6.4 技术保障。

7 附则。7.1 预案管理。

7.2 预案解释。

7.3 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1.1 编制目的。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地方人民**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5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国家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环境保护部负责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指导协调和环境应急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态势及影响,环境保护部或省级人民**可报请***批准,或根据***领导同志指示,成立***工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成立国家环境应急指挥部,由***领导同志担任总指挥,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厅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国家环境应急指挥部组成及工作组职责见附件2。

2.2 地方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明确相应组织指挥机构。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由各有关行政区域人民**共同负责,或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负责。对需要国家层面协调处置的跨省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由有关省级人民**向***提出请求,或由有关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环境保护部提出请求。

地方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2.3 现场指挥机构。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人民**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工作。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 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 监测和风险分析。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并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卫生计生、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应当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当出现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2 预警。

3.2.1 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制定。

3.2.2 预警信息发布。

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地方人民**或其授权的相关部门,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当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向本行政区域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相关地区。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将监测到的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可能受影响地区的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2.3 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后,当地人民**及其有关部门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3)应急准备。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4)**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引导工作。

3.2.4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的地方人民**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3.3 信息报告与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环境污染举报**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

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人民**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人民**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接到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跨省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时,环境保护部要及时通报相关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对以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省级人民**和环境保护部应当立即向***报告:

(1)初判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可能或已引发大规模****件的突发环境事件;

(3)可能造成国际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4)境外因素导致或可能导致我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5)省级人民**和环境保护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4 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省级人民**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设区的市级人民**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级人民**负责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4.2 响应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4.2.1 现场污染处置。

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由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开展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事发地人民**应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4.2.2 转移安置人员。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和必要医疗条件。

2023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计划

宁县环境保护局。为进一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工作,不断提高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 2015年年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计划 一 演练的对象。宁县恒瑞康药业 污水泄漏,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二 演练目的。本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旨在进一步检验该...

2023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总结

二 一三年八月七日十时,在 厂区氯碱车间液氯工段氯压机岗位,公司举行了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公司 副总经理担任现场总指挥,安环部 部长担任现场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带领各自抢险队参加了演练。安环部在现场用发烟弹设置了氯气泄漏事故状态。氯碱车间液氯工段氯压机岗位职工 首先向公司生产部调度台报警。值班...

铁矿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设计

铁矿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设计。王。煜。忻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山西忻州 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是指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而对人 社会以及环境等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在铁矿中则主要表现在采矿 选矿和尾矿库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废水 废物以及噪声等四大类型的环境污染。铁矿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风险源以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