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个案工作案例

发布 2019-06-13 01:59:20 阅读 7799

离异家庭孩子个案工作分析报告。

生活在家庭不健全的孩子们,大多数缺少家庭本应该给与孩子的安全感,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孩子对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激情日趋减少,最后导致孩子荒废学业,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毁了孩子的一生。面对这样一支困难弱势群体,社工就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他人的信任,在解决这类个案的时候,社工可以采用心理社会**模式,使案主认识到自己的困境并积极面对,在正面问题的基础上,加上人本**模式和理性情绪**模式,从案主的心理精神层面进行干预,解决案主消极的心理状态,最重要的是改变会再次影响案主的负面因素,家庭的紧张氛围,在这个方面,社工可以采用结构家庭**法和联合家庭**模式,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社会和家人的怀抱。

案主背景:郭某,男,2023年10月出生,待业中,未婚。父亲和母亲在2023年离婚(原因不明),之后三个月左右,其母亲(下岗工人,享受低保)和邻居开始同居。

且其母亲经常与同居者在麻将桌上搭台骗取钱财。

案主从小品学兼优,是父母的骄傲,也是邻居羡慕的对象。父母本来也是一直相处融洽,一家三口日子过得不错。由于在2023年案主父母的突然离婚和不久后母亲与邻居同居且合伙骗取钱财,案主遭受了多重打击,丧失了奋发向上的动力,没有继续接受大学教育,辍学后,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与邻里和奶奶的关系也十分紧张,经常争吵。

案例分析:1. 对他人缺乏信任。

家庭破裂使案主对人性失去了信任,觉得连自己父母都抛弃了自己,世界上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了。曾经案主有一个十分健康的家庭,父母相亲相爱,而且自己品学兼优,我认为在案主心中,甚至会有一点骄傲的,但是家庭的破裂,母亲后来的行为都让案主失去了骄傲的资本,而且母亲与同居者的欺骗行为更是让一向行为端正的案主对人性彻底失去了信心。也难怪会让案主再后来的生活中变得不再相信他人了。

2. 自卑且敏感。案主的自尊心在这一连串变故之后受到了极大伤害,让他产生了自卑情绪,觉得自己遭受了极大失败和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因父母离异而产生自卑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容易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内疚、胆怯、害羞、忧伤、失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道路上再次经历挫折时,则自卑情结很容易被重新唤起。若经常沉浸在这种自卑情结的痛苦之中,就会形成自卑性格。

且按照案主的年龄,还正处于神经十分敏感的阶段,由于家里的特殊情况,一旦在外听到家庭破裂的话题,就会变得十分敏感,甚至情绪失控。

3. 孤僻。案主外表看起来虽然开朗,但内心非常孤独,渴望别人的理解和肯定,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和情绪激励。

案主再后来的生活中,尽量忘记对他而言是痛苦或威胁的事情;如,在人前总是表现出活泼,乐观,开朗的样子,但内心却十分孤独和自卑。强烈的自卑感更易使离异家庭子女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当恐惧感超过亲近他人的欲望时,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

为了避免孤独,他们往往在想像的世界中创造出一个“朋友”来,并把他当成真实的朋友去对待。被孤独的阴影笼罩着的他们,心中充满孤寂、愁苦与被遗弃的感觉,与外界环境就会越来越疏远。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任其发展下去,孩子将会形成不合群、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

4. 报复和转移的负面情绪。对于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相当部分的孩子往往以厌学的方式来进行报复。

这种报复行为,不仅使他们成为了学习上的失败者而且逐渐发展成为思想品德的不良者。上课不守纪律,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甚至根本不做作业。有的还不听老师教育,甚至顶撞,对着干。

这个案例中的案主就是用这种违背行为来获得注意和提高自尊程度;如,案主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发生一连串家庭变故之后,开始自暴自弃,放弃学业,品行也开始向不良方向发展,这可以看作是对父母地报复,也可以看作是潜意识里用来唤起父母注意的一种方式。而后,案主将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对象身上;如,经常与奶奶争吵,一方面可能是个性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将痛苦转嫁和发泄的一种无意识行。这两种负面情绪在离异家庭孩子身上可以经常看到。

工作目标:1. 总目标:

案主的生活已经到达低谷,既没有工作,也还处于未婚,因此案主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比如多接近社会上其他的人群,认识更多的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而后应该改善与邻居和奶奶的关系,父母的事已成定局,而案主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不应该为了父母的失败把自己的幸福也赔上,生活条件有了改善,那么自己的婚姻才会有着落。

2. 具体目标:

1) 增强案主与他人的交际能力。恢复案主乐观开朗的个性,找回失去的自信心。为案主建立起新的社会系统,首先要找到适合案主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为案主苦闷的生活现状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2) 增强案主对他人的信任。案主本来的心理状况很让人忧心,他不愿正面问题,只会逃避,而且不愿接触更多的人,主要问题就是他不愿意信任他人。这样的性格需要慢慢的更正。

在工作中,或者可以慢慢改变他的这种心态。

3) 促进案主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案主如今与母亲和奶奶的关系相处的十分不融洽,主要也是因为他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化为对他人的伤害,我们要为案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变案主的消极情绪。

工作理念:1. 心理社会**模式。

人是由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各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导致了案主现在的行为方式。心理社会**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把案主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把握案主的问题。本案例中,案主受到的困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案主的母亲与同居者的欺骗行为导致案主丧失对他人的信任。(2)来自自身的压力,案主本性积极向上,可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过分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向着奶奶发泄。这也是造成案主困扰的原因。

2. 人本**模式。它所强调的“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是由自我概念决定的;自我概念是人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人格的不健全发展往往是由于个人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矛盾和冲突所造成的。

案例中的郭某在辍学了这么多年以后还是难以找到工作,这是他缺少对自己的信任,没有自信的表现。没有想到要改善自己的现状,这是自我放弃的一种表现。

3. 理性情绪**模式。理性情绪**模式认为,人的情绪困扰主要因素在于我们的信念系统出了问题,因此,修正非理性信念系统自然就是理性情绪**模式的主要目标。

要解决郭某的问题就要清楚地了解郭某的不恰当情绪,在给与正确的引导,走出思想的死角。郭某的不确定情绪就是认识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真情,我们要反驳这一观点,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信任,让他走出绝境。

4. 结构家庭**法。个人的问题症状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以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本案例中的郭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母亲不够关心他,只知道骗取他人的钱财,导致案主对家庭缺少归属感。我们要改变母子的关系,形成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

工作原理:1. 把握家庭结构。

这是结构家庭**法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近距离的接触郭某和他的母亲,了解他们之间相处的方式,才能拿出最适合他们的方案解决他们的问题。在接触他们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把握案主的真实情绪。这是理性情绪**模式的方法和技巧。

在于郭某的近距离接触后,注意是与郭某进行了几次深度的面谈之后,我们可以试着让郭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详细的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对于他的不正当想法提出**方案。

3. 不干预案主的真实自我表现。在与案主的接触过程中,作为工作者,我们不能过分干预案主的行为,只能给予建议,让案主表现出最真实的自我。

工作方案:第一步:建立关系。

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第二步:收集资料。

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第三步:介入家庭。

最好事先与案主的母亲或奶奶约好地点,例如在机构中,工作员首先将案主的一些心理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案主的母亲,并对其想法和感受提出工作员自我的看法意见,使得案主母亲开始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时,工作员要注意倾听和记录母亲对案主的看法和评价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运用同理心一方面体谅他们作为家长养育子女的难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她管教子女不恰当的方法如不让其自由外出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良建议,如充分信任案主自由外出、经常多给与案主一些相处的时间、多给与案主一份关爱和鼓励等。总之,要尽可能的使他的母亲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教养孩子的方法和不足,以尽快采取弥补的措施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来帮助案主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第四步:全家的面谈。

首先,要把母亲的想法全面的告诉案主,同时也把案主的想法告知他的母亲,是双方产生共鸣。然后约一天,最好在案主家中,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准时在家里参与会谈。工作员在进入案主家庭后,应尽量尊重案主家庭的礼仪和习惯,尽可能的融入到成为该家庭的一员中去,避免因关系生疏造成尴尬和会谈的过早中断。

工作员可以从家庭的日常生活话题开始入手,特别是谈论一些大家都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家庭成员参与谈论的积极性。由此,工作员可以逐步将话题自然引发的案主的问题上来,可能的话,在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员可以鼓励案主向母亲表白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烦恼及对家庭和母亲的看法等等;在此过程中,工作员引导母亲认真倾听案主的叙述,并时常给与肯定和理解的表情,对案主的兴趣和优点进行总结和强调,以引起双方的共鸣和重新审视案主的需要。与此同时,工作员还应该引导母亲参与到会谈中来,对案主的叙述作出积极地回应,让母亲通过回忆讨论的方式尽量发掘和观察到案主的优点。

第五步:介入社区。

将案主的家庭困难适当的告知案主的社区,组织一次社区的关爱集体活动,让案主和其母亲也参与其中,在取得案主同意参加后,工作员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社区其他的家庭开展活动,同时可以控制和协调案主与社区同龄人的关系,创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使案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积极认可,让他体会到共同分享的快乐和友谊,从而恢复其与他人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儿童个案工作案例

一 个案的基本资料。小云,女,13岁,某中学初一学生。案主在五岁时父母离异,父亲无业。案主对父亲的认识是 吃软饭的,靠女人养活,会打拳击,会赌博。母亲35岁,工人,厂里的经济效益不好,收入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她独立在外租房居住,目前有一个男友。小云主要由外公 外婆抚养长大。外公67岁,外婆65岁,已...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四 支持系统的增强。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由于案主身边没有亲人,支持系统薄弱,因此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 可以动用的系统资源。案主表示,周围也有从安徽户口迁入本地的同乡人,可以一起互相帮助 社区可以帮助介绍一下用工单位的招工信息,劳动就业所及 高校提供的...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

三 主要问题。1 家庭问题 家庭比较不和谐,时常会与家人吵架。李某与母亲想法不太一样,时常会为一点小事吵。同时与自己的哥哥合不来,经常被自己的哥哥骂。2 心理问题 李某心理比较消极,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意义,对将来的生活没有目标。太看重爱情,有时候还有轻生的想法。3 人家关系问题 李某性格不好,与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