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计划工作

发布 2019-07-23 12:48:00 阅读 1796

第一节计划概述。

一、 计划及其基本特征。

1、 计划。

1)从广义理解,就是对未来所要从事的事业的谋划、规划或打算。这是一种静态的理解。

2)从动态的角度理解,计划是指准备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预先确定行动的时间、方法、步骤、手段等的过程。

计划是管理者为企业未来确定(制定)决策的一部分。可以认为计划是火车头,而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为一列牵引着的火车车厢。计划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计划并非是一个有着明显开端和结尾的单独事件。它是一个随着组织周围环境变化而不断适应、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管理者来说,采取行动或对竞争对手的行动做出反应是一个不断制定计划的过程。

本章主要**计划及组织内各个管理层计划的制定。将会了解到,制定计划最重要的结果是为组织提供发展战略。也将学会近年来出现的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战略管理就是为组织树立长远目标以及制定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从企业的角度看,这一过程包括:确定总任务、鉴定生产主要成果的领域,并规定具体目标以及制定为达到目标所需的政策、策略、规划、程序和预算。

人们通常以叙述的方式表达计划,如简明的列出目标(或指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有时也用预算、图表和网络的方式来表达单位计划的财务内容。

2、 计划工作。

广义:制定计划、推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是指制定计划。一般说来,计划工作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它是组织中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保证。计划工作还是一种需要运用智力和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它要求**远瞩的制定目标和战略,严密地规划和部署,把决策建立在反复权衡的基础之上。处于一个多变的时代,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充分利用机会的同时,使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必须按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去执行。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的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的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通俗的概括为六个方面:“5w1h”是指计划工作——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

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论证为什么要做(why)。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确定何时做(when)。

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何地做(where)。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和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何人做(who)。

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如何做(how)。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

实际上,一个完成的计划还应包括控制标准和考核标准的制定,也就是告诉实施计划的部门或人员,做成什么样,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完成了计划。

3、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计划工作旨在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

计划工作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确立目标,计划工作是最明白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主要职能活动。

2)普遍性:虽然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范围随各级主管人员职权的不同而不同,但它却是各级主管人员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的职能。

3)主导性:首要职能。主管人员执行其管理职能的目的就是在于促使计划的实现,因此计划工作理应在其它四项工作之前进行。

1/不仅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它管理职能,2/而且因为在某些场合,计划工作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计划工作的结果可能是得出一个决策,无需进行随后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及控制工作等。如对一个是否建立新厂的计划研究工作,如果得出的结论是新工厂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那么就没有其它工作过程了。

3/计划工作具有首位性的原因,还在于计划工作影响和贯穿于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中。如图示:

计划领先于其它管理职能。

4)效益性(经济性):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的效率要考虑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综合考虑组织内外的各种客观条件及要求和主观可能,寻求人、财、物诸要素的最佳结合。进行系统优化,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促使组织的活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里所说的效益,就是指计划对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贡献。

不仅要用时间、金钱和生产来衡量,而且还要用个人或集体的满意程度来衡量。)

二、计划的种类。

1、 按所涉及的时间长短:长期计划—目标计划。

中期计划—发展计划。

短期计划—运营计划。

短期计划包括的计划期限较短,但计划期的长短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只能从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的相互关系中区分二者。

计划的期限不仅能作为计划分类的依据,而且可以作为评价计划工作难以程度的标志,因为长期计划持续的时间长,使计划的最后成败难以确定。

2、 按所涉及的范围:上层管理计划—战略计划概括和抽象。

中层管理计划—战术计划。

基层管理计划—作业计划具体而可控。

3、 按计划的内容:专项计划—如:科研、投资、产品发展、职工培训、物资**等。

综合计划—如:生产经营计划。

4、 按表现形式分类: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预算(此处略讲)

宗旨(目的)--目的或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

目标—一定时期的目标或各项具体目标是在宗旨指导下提出的,它具体规定了组织及其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确定目标本身也是计划工作。

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全面实现目标而对主攻方面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战略是知道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方针,它不是要具体说明企业如何实现目标,是要指明方向、重点和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

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明文规定)。政策有助于将一些问题事先确定下来,避免重复分析,并给其它派生的计划以一个全局性的概貌,从而使主管人员能够控制全局。制定政策还有助于主管人员把职权授予下级。

程序—行动(工作)的顺序和方式。程序也是一种计划,它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程序是指导如何采取行动,而不是指导如何去思考问题。

其实质是对所要进行的活动规定时间顺序,因此,程序也是一个工作步骤。

规则—行动的是非标准。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它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规划—是为实现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它要素的复合体。

预算—实现目标的资源配置与部署的量化反映。

5、 按企业职能分类:生产经营计划、劳动人事计划、财务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等。

这里的“职能”是指企业的职能,而不是管理的五项职能。从以上划分可以看出,这些职能计划通常就是企业相应的职能部门编制和执行的计划。从而按职能分类的计划体系,一般是与组织中按职能划分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体系并行的。

三、计划的作用。

哈罗德·孔茨说:“计划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达到将来预期目标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此岸,和我们要取得彼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

有了这座桥,本来不会发生的事,现在就可能发生了。虽然,我们很少能够预知确实的未来,虽然那些超出我们控制的因素可能干扰制定最佳的计划,但是,除非我们搞计划,否则就听凭自然了。”

1、 计划能为组织活动提供方向和目的。

2、 计划有助于企业发现机会、减少风险。

彼得·德鲁克指出,计划当然不能完全消除长期决策中的风险,但无论如何,计划能帮助鉴定潜在的机会与威胁,并且至少能减少风险。

3、 计划能为管理控制工作提供标准。

在组织中制定计划就是为组织制定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手段。没有明确的计划,管理者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甚至他们不知道要组织什么。没有明确的计划,他们就没有信心去领导整个企业,别人也不会跟随他们。

他们也不可能达到目标,或者不知道他们在何时何地已经脱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控制也成为了无效的劳动。错误的计划经常影响整个组织的未来发展。制定计划是如此关键!

四、计划的内容。

计划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因组织的类型、计划的种类以及组织中管理层次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一个计划是一个预先订立的详细行动方案。其内容包括了做什么—即组织的总目标及其分支目标;何时做—即计划的执行程序;如何做—即实施计划的方针、政策与策略;以及由谁去做等内容。

由于组织的资源往往使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因此,一个组织的计划内容也往往是以一系列的预算形式表现的,预算将一个组织的预定活动或工作的数学方法表现出来,用货币单位表明活动的大小。计划的内容可以一般的概括为政策、策略、程序、规则和预算五个方面。

1、 政策—实现目标的思想和行动准则。

1)政策的基本涵义。

政策表现为在管理中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的一般规定,是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和行动,用文字来说明的协商一致的意见。政策是以实现目标服务为宗旨的,它使决策及行动处于有助于目标实现的理想范围之内。

政策的本质是一种思维与行动的指导方针,其作用方式是进行指导或制约限定。一般来说,政策表现为计划中的文字说明,即对于未来行动规范所做的文字说明。但有时,政策又是通过主管人员的行动来暗示的,即不成文的政策。

在理解和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全面把握政策的形式及其产生的影响。

2)政策的重要作用。

政策能有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这是政策最基本的功能。

统一计划结构,协调未来行动。

避免重复分析,使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实行授权和调动下级的积极性。

3)政策的制定。

除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外,抓好政策的拟定与表述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科学的拟定政策。

自由处理权。

准确地表述政策。

言语简要、清楚、准确—政策的明确性和严肃性。

使用广义地、一般性的词语做概括说明—保证政策实施范围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并能保证基层的自由处理权。

2、 策略—实现目标的具体谋略。

1)策略的基本涵义。

源于军事术语“在对抗形式下所制定的对策和谋略”

策略常被描述表示为企业经营的一种总的方案,工作的布置重点和资源的利用方法,并以此来全面的实现目标。策略是指管理者对未来行动的总体构想与实现目标的一整套具体谋略方案。策略属目标的实现系统,它包括重大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过程和资源的分配方案。

策略已被用作反映企业经营的一种广义的整体概念—对抗性。

2)有效策略的制定。

首先必须进行彻底地自我评价。

第二章企业营销计划

第二章企业战略计划与营销管理过程。一 判断正误。1 企业战略规划的第一个步骤是确定企业目标。2 制定产品投资组合战略方案,首先要作的是划分战略业务单位。3 某企业一义务单位呈低市场增长率 高相对市场占有率,对它最适宜的投资策略是发展策略。4 企业采取种种积极的措施在现有的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这...

第二章战略计划习题

8 相对市场占有率高 市场增长率低的单位属于 a 问题类 b 明星类 c 金牛类 d 瘦狗类9 在通用电气公司法中,评价企业战略业务单位的标准是 a 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 b 市场吸引力和业务优势。c 市场吸引力和市场占有率 d 业务优势和相对市场占有率。10 某产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为6,市场...

第二章前期工作

第二章前期工作讲课稿。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工作即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选择 确定课题,提出概念 命题 假设,对概念操作化和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 财 物方面的准备等。做好这些工作,对完成社会调查研究意义重大。在这一阶段须解决 研究什么 为什么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