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发布 2019-07-25 09:43:20 阅读 3859

利川五中孙廷富。

诗歌鉴赏已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一道必考题、特色题,对学生而言却是一道难题,答题结果,失分严重。研究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角度并由此**其解题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尤其是指导学生规范有效的解答诗歌鉴赏题、减少失误、提高正确率,无疑是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本着实用性、可操着性的原则,作如下角度的**。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23年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卷)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道题是要求直接分析所提供的关键字词。又如: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23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怨。玉阶空伫立,宿乌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23年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问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案: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这是比较同一句诗在不同版本**现的不同的字的优劣。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广西、海南、**、陕西、内蒙卷)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题: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例5: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23年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例6: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23年黑吉广西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7: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23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例8: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23年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卷)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例9: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23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指瑕

理科试题若太难,答对者凤毛麟角,立时会成为众矢之的。而语文试题本身缺少鲜明的难易评判标准,加之教师 自尊 深怕露拙遭人耻笑,因而所选材料再难再晦涩也无人质疑。笔者认为,倘若所选诗歌文本太难,试题应该交代必要的作者生平 创作背景和相关的文化常识,让考生在一定的理解平台上去展示诗歌解读水平和解题能力,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参考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下面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诗歌鉴赏 8 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 约10分钟 一 强调四看 看题目 看诗歌 看注释 看要求 到位。二 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 边塞 怀古咏史 写景抒情等 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 激昂愉悦 痛苦...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是高考中占比重最大的题型,旨在考查学生语篇理解的能力。本文拟就此略作 阅读理解是高考中占比重最大的题型,旨在考查学生语篇理解的能力。要想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除了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外,还要正确地指导学生研究 分析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从而理顺解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