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安排

发布 2021-05-29 06:17:28 阅读 8081

文献号 】2-125

原文出处】《战略与管理》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005

原刊页号】92~100

分类号】f13

分类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复印期号】200101

标题 】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

作者 】秦晓。

作者简介】秦晓中信集团公司总裁。

正文 】一。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现代企业的规模、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发展战略确立的重要意义、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些问题都是传统业主式企业所不能比拟或没有碰到过的。由此,它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管理学科也因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人”问题。

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出发,委托人和**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人具有道德风险、规避、搭便车等驱动和行。

为。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

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其。

中包括股东、董事会、管理者和工人,或者说它是法人财产制度的组织结构形态。这一制度安排或组织结构形。

态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者(stock holders

andstake holders)的权益。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微观企业制。

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宏观体制及历史、文化、法律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概括地说,在发达的市场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英、美和德、日两大类型。为了对这一问题做出进一步。

的研究,在这里我们引入“组织控制”和“市场控制”的概念,在展开这个概念以前先要回答为什么要控制、

控制什么、控制谁、如何控制这几个基本的问题。控制是治理或督导的另外一种表述。如前文所述,公司治理。

结构的核心是**人问题。在现代公司的委托——**结构下,委托人关心的是如何选择监控、激励经理人员。

特别是首席执行官(ceo)。对此,米勒(merton h·miller)教授指出:“怎样才能确保企业经理得到正好为其。

所需而不是更多的资金以完成有利可图的项目?经理应遵循怎样的准则来经营企业的业务?谁来判断经理是否。

对公司的资源运用得当?如果运用不当,谁有权决定替换?”(米勒1995)。张维迎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从广。

义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其目的是解决内在的两个基本问。

题;第一是激励问题,即在给定产出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和个人贡献难以度量的情况下,如何促使企业的所有参。

与人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出?第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即在给定企业家能力不可观察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机制能。

保证最有企业家能力的人来当经理(张维迎1999)。

对企业管理者的选择、监控和激励是一个在市场环境中的组织行为。这一过程的实施途径是主要运用组织。

行为,还是更多地通过外部市场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同类型区分的关键点。依照这个标准,英、美模式主要。

依靠外部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而德、日模式则以组织行为为主。

1、结构、形态和功能。

公司治理结构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的设置、组成和功能在这四个代表性的国家中有所不同。英、

美的股东是高度分散的,而且依托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持股人更关心的是**的涨落,对公司重大问题的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买卖来表现,这也称为“用脚投票”。市场上****的变动对管。

理者形成间接约束。德、日的股东相对集中、稳定。在德国多是大银行直接持股;日本则是企业间环形交叉持。

股,主体银行虽不直接持股,但对企业有实际的控制权。德国的公司设监事会(supervisory board)和管理委员。

会(managementboard),分别相当于其它国家的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其监事会由股东代表、雇员代表和独立董事。

共同组成。其管理委员会每个委员具有同等的权力(都称执行董事),没有实际意义上的ceo,决策的原则是一。

致通过(consensus)。从其运行机制看,更像是其它国家的董事会,而不像ceo为首的行政系统。因而有人也把。

这两个委员会称为“两极制的董事会”。近年来德国的这一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监事会的权力在削弱,设立ce

o及相应的行政决策系统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美国的董事长一般兼任公司的ceo,因而拥有较大的权力。其它国。

家多是分设的,英国和日本的董事长(会长)多是退休的公司总裁或外部知名人士,是非执行人员,只是董事。

会的召集人和公司对外形象的代表。他们对公司决策制定过程影响有限,主要责任是对管理者的监督和维持公。

司与社会、**、商界的关系。德国的监事会主席是由股东方产生的,在董事会投票持平时有两票权(casting

vote)。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上述国家公司董事会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具有共同点:(1)对经理人员的选择和。

监控。(2)对公司财务预算、发展战略、资本项下活动和股权变更的审批权。(3)承担公司的社会责任和保护相。

关利益者的权益。

2、制衡关系。

德国股东与董事会(监事会)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其制衡主要表现在监事会与经理人员(管理委员会)之。

间。日本的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与德国类似,由于董事会多是公司内部人员产生,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也不。

构成合理的制衡。对经理班子的选择监控,主体银行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影响。由此,德国的监事会、日本的主。

体银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形成了某种方式的组织控制。与德、日不同,英、美的董事会多是由外部人员或独。

立董事组成,并没有实际的股东背景。从理论上讲,这种结构难以真正实现股东、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之间的制。

衡,但在实际上这种制衡作用是存在的,而且是有效的。其原因主要是外部市场机制在发生作用。

3、目标和方式。

首先是目标。德、日认为应着眼于公司的长期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的经营不仅要满足所有者。

同时也应考虑其它相关受益人。而英、美则更着重短期效益,把股东财富最大化视为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

其次是管理方式上,德、日重协调、合作,英、美重分工、制衡。第三是利润分配的政策。与德国和日本相比。

英、美公司更愿意把收入中较大的比例作为红利,这样资金就重新回到了市场而不是留在企业组织内部。第。

四是股权的变更和资产买卖。德、日的股东比较集中、稳定,市场上的兼并与收购不如英、美活跃,恶意收购。

很少发生。英、美则相反,**交易活跃,兼并、收购频频,恶意收购已成为市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第。

五是管理人员的流动。德、日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大股东选派,其变动主要受大股东的影响,所以比较稳定。英。

美管理人员的产生可以看成是管理人员市场供求的一种交易,因而相对流动性较大。

4、理论背景。

(1)“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即通过组织行为来代替**机制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

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这一替代的代价是**人的出现及由此产生的约束、激励的成本。

企业的外部仍是一个市场环境,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也并非是纯粹的组织行为,其中含有一定成份的市场。

因素。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配置和对经理人员实施约束和激励时,核心的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和引入市场。

机制。这一平衡点的确定取决于相关的成本和效益。在不同的国家,市场资源和组织资源的状况是不同的,由。

此也就导致了组织控制和市场控制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2)假定外部市场和内部组织状况没有明显差异,两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就更多地反映了主观方面的偏好,这。

就是“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和“创新企业理论”的争论。市场控制和组织控制两种模式也分别基于上述。

两种理论。“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实际源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但它将其引入到企业内部资金。

论资本结构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

作者 柯树林。商场现代化 2011年第23期。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批号 2009d037 摘要 资本结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中所有者 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制衡关系,并能对经营者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从而降低 成本,进而影响到治理结构的...

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

魏杰。公司治理结构并不象目前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即仅仅是指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治理机制。实际上,公司治理结构的全部内容,是指在契约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机制,既充分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又对各种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约束,即形成相互制衡,保证各种利益主体自身的应有利益与权力...

企业年金制度的模式选择研究

作者 冯倩刘新春。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07期。摘要 受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影响,各国 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由 主要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逐渐弱化,而由企业自发设立的企业年金模式得到迅速普及发展。通过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概述,介绍并比较两种年金模式的选择,以推动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关键词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