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发布 2022-05-05 15:54:28 阅读 7453

1、指导思想为了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2、活动目标。

1、以经典诵读活动为契机,引领和推动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促进良好的个性和品质的形成。 3、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让学生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4、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

组长:王迅裕(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陈益超、叶峰昌(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场面布置) 朱道文、张慕盈(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指导、摄影)

成员:四至六年级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

3、诵读内容

四年级:《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秋思》、《笠翁对韵》(二)《三江》(第1—4则)、《小溪》 五年级:

《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三亭夏日》、《增贤广文》(二)(第15—18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年级:《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

《赠汪伦》、《幼学琼林(一)天文》(第则)、《早发白帝城》 注:各班除规定的内容外,另外再从《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中自选两首诗。

4、比赛时间安排初定第九周星期二上午早操与第一节课。

六、奖励方法比赛采取100分制,只发集体奖,每个年级奖励前两名。(注:每班选派30名同学参加,不到30人或不佩戴红领巾、不穿校服,缺一个从总分中扣一分。

) 七、具体要求 1、此次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以班为单位诵读,做到人人参与,然后各班再选派30名学生参加。 2、要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活动,把经典诵读活动放到重要的位置,将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确保诵读活动顺利进行。 3、要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努力为学生参与“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要将经典诵读与开展的一系列读书活动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晨读、课前两分钟、语文课、下午第二课堂等多种渠道,在学校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学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总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

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

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周次教学内容第五单元 15-16 第六单元 17-18 附录 19-20 复习 21 年终考试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

徐月莹课时:1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

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

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

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 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徐月莹课时:

1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

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

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教学反思:

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 第二单元清溪主备人:徐月莹课时:

1 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

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

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

welcome to

download !!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风华中学八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展演策划书。一 活动目的。为了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鼓励和引导风华中学八年级的孩子们积累中华国学经典,用表演或朗诵来展现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的思考 感悟。特举办本次国学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二 活动安排。1 时间 201...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1 指导思想为了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 活动背景 西方人说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纪。而国学知识在当代青年中日趋淡薄,这种现象让我们非常忧心。为继承和发扬国学,提高当代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从2008年9月起,在全区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