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后答案

发布 2022-10-15 10:06:28 阅读 2142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

一.填空:1、 心理现象2、 心理现象3、 指向、集中4、形象记忆、情感记忆 5、客观事物、需要6、 客观规律7、 内心冲突8、 强度、灵活性、均衡性9、 性格10、道德感。

二名词解释。

1、 创造能力:指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

2、 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 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4、 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或说爱善(道德行为)、恨恶(不良行为)的情感。

5、 定向反射:从注意的发生来说,它是由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每当周围环境**现新异刺激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6、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7、 反射: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

8、 非智力因素:①第一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②第二层次: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③第三层次: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顽强性、自制性、独立性)。

9、 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 感觉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的现象。

三.单项选择:

1~10 d b b b b a d a b b

四.多项选择:

1abd 2cd 3bcd 4abcd 5abcd

五,简答题:

1回溯(回忆)

注意复述。刺激→瞬时记忆 → 短时记忆 → 长时记忆

遗忘遗忘。2. 决定阶段主要环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动机的斗争,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意志行动的动机也可能有多种复杂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

2)目的的确定,目的是人在行动中所渴望达到的效果,行动的目的确定了,意识上有了清晰的方向,行动的目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行动的前提,行动的目的越明确,行动的意志就越坚决。

3)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方法是指导行动,保证目的得以实现有时目的一经确立,便立即出现并决定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在更多的情况下,达到目的的方法不是一种而是多种,这就需要从中选择和权衡。

4)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在通常的情况下,达到同一目的方法、方式不止一种,因而在制定计划时就需要进行选择和权衡。

5)决策的作出,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的,人可能采取最优决策,也可能采取满意决策,但两者是不能同时实现的,不论是哪一类决策,当作出决策的时候,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已经基本解决,他便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决定。

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

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愿望,在实践活动中,现实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与个人的创造愿望相结合时,就产生了创造新事物的具体动因,并在其推动下实施创造想象的活动。

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积累和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对表象加工改造,若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

3.原型启发,所谓启发,就是从其他事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起了启发作用过得事物就叫原型。原型启发,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例如,鲁班被丝茅草割破手,受此启发而发明了锯。

4.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想象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前提。任何新形象的创造,都是十分复杂的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创造想象也有赖于人的思维活动,有赖于人脑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的严格的构思过程,它是在思维活动的调节下进行的,一切创造想象的形象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5.灵感的作用,灵感也叫“顿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解的心理过程。例如,某人长时间考虑某一问题,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忽然有一天,一句话,一篇文章或一个情景,是他受到启发,豁然开朗,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灵感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长期奋斗努力地结果。在经过长期紧张的思维之后,暂时放松,如聊天、散步、歌唱、睡觉,在这些运动中有时会出现“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种思维现象的出现,就是人们所谓的“灵感”。

4.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如果某问题有多种正确答案,思维过程就要指向不同方向,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

这种思维是无固定方向和范围,不拘泥于传统方法和途径,而由已知探求未知思维。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第一,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发散项目也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

第二,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

第三,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见解,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5.简述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在无意中结合搜教师个性的影响等。教师的感染力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通过教师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类行为或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特别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他们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

许多后进生的转变大多开始于教师“动之以情”,也正说明了教师感染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经验。

情绪学习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情绪评价的学习。在教师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带有情绪的评论,班、组受到的表扬、奖励与批评,竞赛的成功与失败,都会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的经验。这种经验不仅有助于他们借助情绪记忆的映像去推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他们通过迁移来正确地对待交往。

3.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习一种新的材料的最初阶段,学生若是由于迷惑不解饿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紧张并引起不大的焦虑,往往有助于激发积极探索的热情。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地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以过分严厉、冷漠地“法官”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它只能制造恐惧与过度紧张的情绪气氛,给学生增添失败感。

这是需要避免的一种做法。

六。论述题:

1. 无意注意既可成为教学的有利因素,也可以成为不利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其成为有利因素,并设法排除不利的消极影响。

1)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在教室方面,不宜太吵,布置应简单,以免上课时分散学生的注意;在教师方面,其仪表和服饰要朴素大方。除此以外,不要有多余的口头禅和动作。

2)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必须难易适度、新旧联系。

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和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和稳定下来,有助于学生从各方面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观察事物,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

教师应有熟练的语言、板书、使用直观教具的技巧和熟练掌握处理偶然事件的技巧。

5)要有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师上课时的情绪和自信心会感染学生的精神、注意和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于学习有重大的影响。

2. 答题思路:

首先,写出性格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然后,结合你自身的经历,介绍一下自己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是倾向于属于哪种类型,从你对现实事物的一贯态度和恒常行为方式上去说明自己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二

一、 填空题。

1、 个性倾向 2、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 3、选择、维持、调节 4、感知觉 5、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6、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7、表情动作 8、应激、激情、心境 9、执行决定 10、多血质、黏液质 11、巴甫洛夫。

二、 名词解析。

1、感受性—也称为感觉的能力,是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能力。

2、回忆—也叫做再现,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能仍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的过程。

3、机械识记—是指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的识记。

4、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5、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记忆表象—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9、空间知觉—就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和方位等空间特性及其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简答

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教育心理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更重视研究并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规律,使其直接为学校教育提供指导。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 解释 和控制的作用。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 帮助教师 并干预学生。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论述

1 遗传 环境和教育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 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 2 环境的作用1.自然环境。这是人赖以生存与发育的物质基础,为人的生理及其机能的发育提供必须的能量2....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多选

1 以下哪些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b 教育心理学 c航天心理学。2 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 教师 a教学内容 b教学 c教学环境 等五种要素。3 关于教学心理学的性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b教育心理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