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1:32:28 阅读 7774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1、 心理过程: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现、思维语言、想象。

情绪、情感、意志::

2、 人格:人格倾向---需要和动机。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是以正常**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科学。

应用心理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 2、情绪、情感和意志 3、需要和动机 4、能力和人格。

1、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意志;是人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3、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4、能力和人格:

能力 :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的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心理现象是动物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有事随着。

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才有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

最原始的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感应性。

无脊椎动物(蚯蚓)--感觉。

脊椎动物(猫)--知觉。

灵长类动物(猩猩)--思维的萌芽。

人---思维。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了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心理是社会的产物、心理是大脑能动反映,而不是镜像反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物质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而不是物质的。心理学史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医生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后来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气质的概念。

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中引进了实验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世纪中期,2023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定律。

2023年,德国心理学家费西纳定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威廉。冯特,现代心理学创始人。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023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相继创办《哲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

二、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创始人冯特、铁钦纳。

观点认为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内容和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杜威、安洁尔、达尔文、詹姆士。

观点:主张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又被称为“s—r”心理学,即刺激---反映心理学。

通过控制环境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张整体研究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心理结构:分意识与无意识或潜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则人格健全,否则会导致精神疾病。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罗杰

斯、马斯洛,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应重视人自。

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3、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发现大脑机能定位,到心理活动的。

脑物质变化的生化研究,再到脑电波,脑成像技术。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实事求是的态度。

2、辩证发展的原则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实物,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

2、调查法。

a、访谈法:口头提问进行调查

b、问卷法:用问卷的方式提问,问卷要有信度和效度,问题设计要准确具体,不能有暗示作用。

3、个案法:又叫个案历史技术,强调个案之间差异。

4、实验法:唯一可以得出因果关系的方法。自变量(刺激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自变量的混淆。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

1)脑:a、端脑(大脑皮层)

b、小脑 c、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低丘脑、

d、脑干:延髓、脑桥、中脑。

2)脊髓。2、外周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自主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结构: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1、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2、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一、 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1、)

功能划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有密切关系,不受意识支配。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传递信息、简单的反射;由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自主神经元构成。

二)脑:(脑干---延髓、桥脑、中;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低丘脑;小脑—保持平衡;大脑)

脑干: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与脊髓连接。包括延脑、桥脑、中脑。

延脑:对侧传导、支配呼吸心跳;

桥脑:联系端脑与小脑。

中脑:有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纤维调节睡眠和觉醒

间脑:1、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选择和整合信息;

2、上丘脑:参与嗅觉与某些激素的调节

3、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中枢,调节内脏系统活动。

4、低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四、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端脑)

胼胝体:纵裂的底上有一个大的横行纤维束,它把大脑两半球连接起来。

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胞体,称为大脑灰质,又称大脑皮层或大脑皮质。每一侧大脑

半球都可以分为三个面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沟。

等为界线可分为四个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额叶:躯体运动;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

**前回:躯体运动;**后回;躯体感觉。

大脑边缘系统: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的调节中枢,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也参与记忆活动。

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上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

解剖结构对称,功能不对称(单侧化)。

左半球::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算。

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美术,情绪表达与识别。

2023年,法国布洛卡证明左半球言语优势,左额叶受损---运动性失语症,布洛卡区。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佩里,割裂脑实验,右利手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1、 腺垂体::垂体前叶---直接影响着生长速度和生长持续时间,并影响其他腺体活动;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分娩和乳汁。

2、 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分泌受垂体腺的调节,生理平衡、情绪行为。

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其功能是促进机体代谢,增进集体发育。分泌下降儿童期---呆小症。

胸腺、性腺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普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指神经活动有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可以相互转化。

反射::有具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馈:反射回答的结果又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获得的信息,从而更有效的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无条件反射:有机体与生俱来,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二、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泛化和分化:泛华:类似于条件刺激物刺激也能引起条件反射就叫泛华。

分化:通过训练,对其他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二)扩散与集中:

扩散:一个地方神经细胞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它神经细胞的兴奋。

集中:通过学习,区别了不同刺激,只对条件反射物进行反应,就是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

三)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相互诱导。

四)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细长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基础心理学 意识心理学

名词 官能心理学 faculty psychology 解释 冯特在创建心理学的前后,曾就心理问题提出过两种不同的体系。第一种体系是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提出的,在这一体系中,他把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他的构想是,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为此,他仿效穆勒的观点,认为心理能...

基础心理学 机械心理学

名词 机械心理学 mechanical psychology 解释 在心理学史上,无意识的概念是与s.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g.莱布尼茨阐释过 次要知觉 指的就是无意识 j.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内容 涵盖大学心理学论述的基本原理,共分四篇。第一篇论述心理学的性质以及生理基础 学习 记忆 感觉与知觉 意识 情绪 动机等基本心理历程。第二篇是关于个别差异的课题,内容有语言和思维 成长与发展 智力 人格 心理测量方法等。第三篇讲述行为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第四篇是与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