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08:28:28 阅读 8347

1.大众传播心理学学科定位:

传播学、新闻学--大众传播理论--大众传播心理学。

2.传播学和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区别:

传播学:信息流宏观。

心理学: 心理流微观。

是否把内向传播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大众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

传播渠道:内向、大众、组织、人际。

认知主体:传者、受者。

3.如何研究传授者心理行为和规律?

①传受者心理实质: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实在在脑海中的主观映像。

②传受者的心理行为和规律。

③借鉴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

4.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

5.传受者传播主体接受主体的关系:

都是对传者受者传统概念的补充继承。

②传播主体接受主体是哲学的主体概念传受者是社会角色。

传受者包括心理互动。

6.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研究人的相同之处):四大先驱中的两个心理学家:霍夫兰、勒温、(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

现实性(需要在人的心理层次上进行指导):母体学科不成熟、研究队伍弱小、设立硕士博士点。

7.23页。

.传受者心理实质: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实在,在脑海中的主观映像。

.脑的中介作用模式。

0.媒介世界对传受者的心理影响:

①媒介的发展对信息时代的影响:信息高速公路。

②媒介的符号对传受者的心理影响:报刊、广播、电视、多**、手机。

③媒介的信息对传受者的心理影响:电视剧。

11.媒介的符号对传受者的心理影响:报刊、广播、电视、多**、手机。

12.传受者心理反应的特点:观念性、主观性(加工)、能动性。

13.传受者心理互动的内涵:

传受者心理互动的主体是传者和受者,内容是媒介符号中的信息,它的外化是传播过程,后果是实现着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平衡。

传受者心理互动的功能:

是推动传播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供求平衡,消费,传播业的发展有人和物的因素。

可以产生改变现状的动力。

可以产生改变现状的参照目标:央视成为参照群体。

可以产生深远的传播效果:法律。

14.18页。

传受者心理互动的特点:双重性、综合性、民族性差异。

15.记者的情商对采访对象的影响: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情感互动是倒u型的,记者在中等强度的情感里,工作效率最高。记者对这个度的把握可以反映出记者的情商水准。无论采访对象处于那种情绪,记者都能够引导他进入正常的轨道。

记者的认知偏见容易引起采访对象的偏见,从而导致采访的失败。

16.大众传播心理学中的核心问题:

传者和受者的心理互动。

大众传播和内向传播不能脱离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而在大众传播的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传者和受者的心理互动。

8.17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特有的心理现象少:

对它的界定过窄或过严(狭义的心理感应)、研究水平较低。

17.大众传播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现象:

①心理感应:电视观众对现场采访的记者具有的特殊的、期待性的心理互动现象。

特殊的:区别于电视报纸广播读者,观众参与感强烈。

期待性:心理感应是以观众的期待为动力的,观众希望达成自己的愿望。

②心里真实:全面报道。

③晕话筒:记者设法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用语言、神态等因素使采访对象放松,在平静的心态下接受采访。

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案例分析。人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大众传媒。媒介信息以及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都会对受众的认知产生影响。这篇文章通过对两篇新闻报道案例,从传播心理学中西方现代心理学中的几种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新闻报道内容的方式及其对受众的影响。2012年5月12日楚天 第8版楚天评论新闻标题 校长 护犊...

传播心理学

网络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网络广告越来越普及,更多的商家在选择网络广告时针对性地瞄准了网络广告的长处,但是在网络广告的宣传中还是隐含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网络广告的诉求群体定位等等,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网络广告的效果如何体现,如何使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网络广告的宣传,更容易产生消费动机...

传播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 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心理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规律的科学。二 传播心理学的基本框架。传播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应以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思维心理学等相关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