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23:26:28 阅读 6357

填空、选择。

1.运动心理之父是科曼。格里菲思2023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50年代末,体育运动心理学被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列入体教专业课程。2023年吴文忠、萧忠国编译了《体育心理学》。

3.感觉包括(要求:理解区分内外部感觉1.

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和**感觉2.接收机体内部刺激,反映内脏器官状态的内部感觉,如渴、饥饿等3.反映身体个部分的运动和位置情况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

4.本体运动感知觉包括1.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 2.

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 3.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 4.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 5.

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

5.斯皮尔曼提出了智力的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斯佩里,“裂脑人”实验修正“优势半球”传统观念6.

凯尔曼的态度改变1.服从阶段2.认同阶段3.

内化阶段。7.运动健将的认知类型:

场地独立性。

8.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弗洛伊德---本能论

9.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10.韦纳归因模式分为因素**,稳定性和可控制性3个维度。

11.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的作用:指向作用;强化作用。

12.体育态度结构包括:认识情感(核心)和意向。

13.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14.体育活动参与的最原始动力是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缺失性需要和生成性需要。

15.体育习惯的特点1.后天性2.稳固性3.指向性4.省力性。

16.性格类型学说代表人物之一荣格把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17.苛勒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18.正迁移:篮球—手球负迁移网球—羽毛球;自行车—三轮车。

19.唤醒的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唤醒。

20.体育团队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交往凝聚力。

21.根据攻击性行为的动机,可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两者区别是有无愤怒情绪。

22.测量与评价焦虑的**1.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调查表(斯皮尔伯格)2.运动竞赛焦虑量表(马腾斯)。

23.“奈德弗”注意理论。

广阔—外部注意:适合于把握复杂运动情绪,如集体项目中的足球、冰球、篮球运动员等。

狭窄—外部注意:做出反应的短暂时刻需要这种注意,这时注意指向外部且范围很窄, 如射击、射箭。

广阔—内部注意:具备这种注意能力的人善于分析,如象棋、围棋。

狭窄—内部注意:对于敏感地把握各种身体感觉是最必要的。如跳水、体操、武术等。

24.赛中情绪状态:a 运动兴奋情绪:

体验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力量倍增,渴望在比赛中取胜,充满着增力的积极情绪。b 运动振奋情绪:体验是情绪高涨,精力非常。

充沛,坚定的相信能胜。c 运动陶醉情绪:体验是感觉不到疲累,受伤时感觉不到疼痛。

运动技能分类(考试要求:分析所给运动技能属于那种类型)

名词解释。1.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2.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学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3.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雅克布森——渐进放松法舒尔兹——自生放松法。

舒尔兹提出自我暗示训练。

4.认知-运动能力:指的就是在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的表现水平。

运动焦虑症:也称“期待性神经机能症”,它是学生由于偶尔一次比赛失利,引起心理和生理某些方面机能的暂时性失调,继而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动作产生怀疑,临赛时感到极度紧张、不安、焦虑的现象。

5.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

6.实验法是指在观察、调查以及测量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

纵或控制,进而揭示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原因或规律的研究方法。

解答;1.体育的赋予功能?答1.

丰富人民群众得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推动社会的文化得文明建设2.激发社会成员得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得凝聚力3.增进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团体间得联系和交流创造有利于得国际国内环境4.

广大国家政治影响提高国家的地位5.提高劳动力开辟体育娱乐市场租金经济发展等。

2.一般性的表象练习?答1 卧室练习:

是为了提高表象的感觉清晰性。2 木块练习:是为了提高表象的控制能力。

3 冰袋练习:是为了主动唤起强烈鲜明的身体感觉。4 比率练习:

是为了培养表象的可控性。5 五角星练习:是为了提高表象的控制能力。

6 水桶练习:是为了提高感觉能力。

3.运动技能得分类?.连贯动作技能:

体操。游泳滑冰2.不连贯动作技能:

铅球:铁饼:篮球。

开放式动作技能1.连贯动作技能:乒乓球。

足球后卫防守2.不连贯动作技能:足球射门与防守。

篮球投篮精细1.射击。射箭台内轻搓球。

粗大1.跑步。游泳网球。

发球。排球大力扣球。

4.本体运动感知觉?1.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2.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3.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4.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5.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

5动作遗忘进程特点:a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记忆的遗忘量。b动作遗忘量进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进程,尤其是在开始阶段。

动作遗忘在开始阶段经过一个v型起伏后,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减少遗忘量。图。

6.自我效能感得形成依靠4种途径?答:1.直接经验2.间接经验3.书本知识或他人意见4.本人的身心状态。

7.有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答:1.追求成功的动机2.自我效能感3.目标定向4.成败归因。

论述。分析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得理论假设。

答:倒u型假说多德森。耶克斯提出。

理论观点1.人处于较低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

2.认出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3.人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驱力理论是霍尔提出后由斯宾斯加以修改理论观点唤醒水平对于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操作=唤醒水平*技能水平唤醒增高将使优势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会出现一种x型关系在厌倦激动状态。

个体喜欢高唤醒状态。因为这样可使人激动相反。低唤醒令人不快。

其情感特征是厌倦。再放松焦虑得产生是高唤醒得结果。放松则与唤醒有关。

体育心理学

一 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

体育心理学

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 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堂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堂目标必须具体化 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堂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研究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面临设置行为目标的问题,正确设置目标可以帮助学生...

体育心理学

一 体育心理学定义 是研究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的科学。二 体育心里学的研究内容 体育心理学涉及的是体育活动中人的心里现象。三 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四 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1感知的充分发展2注意力有限3记忆力逐渐提高。4想象力丰富,但幻想的成分较大5以形象思维为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