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分组实验报告

发布 2022-11-17 03:38:28 阅读 6584

篇一: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3-6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填写样表。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

三年级上册。

一、实验名称:比较材料的软硬。

实验目的: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实验材料:

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

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里。注意事项: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内打“×”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比较材料柔韧性。

实验目的: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

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中。

注意事项:1、实验的公平性。

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三、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实验目的:了解纸的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的道理。

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

操作步骤: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注意事项:1、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

2、注意桌面的卫生。

四、实验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实验步骤及方法: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实验后桌面要干净。

五、实验名称:水和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1.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三年级分组实验报告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个水槽。

实验步骤及方法:

1、观察水和食用油。

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滴液比较。

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注意事项:1、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2、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六、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目的:认识测量水的工具,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水。

实验器材:水、烧杯、量筒。

实验步骤:1、观察猜测。

2、证实猜测。

3、测量。4、量筒测量。

注意事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七、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目的: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和解释。

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实验步骤及方法:

杯中的纸会湿吗?

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1、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八、实验名称:空气有重量吗。

实验目的: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个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及方法:

1、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2、小天平调平。

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注意事项。1、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2、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九、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利用实验证实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烧杯、水槽、餐巾纸、水。

操作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三年级下册。

一、实验名称: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目的:1、知道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认识一些常用的温度计。

3、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实验材料:水杯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1、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等待温度计内液面保持稳定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

5、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注意事项:1、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2、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立即告诉老师妥善处理!

二、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去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三、实验名称:水和水蒸气。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实验材料:两个杯子冰热水。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2、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的小杯子。

3、观察发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珠。(可以解释: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冷却下来,形成可见的水滴)

4、将装满冰的玻璃杯放在桌面上。

5、观察发现杯外壁上有小水珠。(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装有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形成了小水滴。)

注意事项:1.放在上面的杯子温度相对要低。

2.教室内湿度要大,实验效果明显。

四、实验名称:磁铁有磁性。

实验目的:实验检验磁铁能吸铁,用磁铁能吸铁性质判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做的。实验材料:

条形磁铁、布(纸)、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和相关铁制品。实验步骤:1、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隔着纸(布)等非铁质固体去吸引铁片、铜片、木片等,观察实验现象。

3、将铁片放入有水的容器中,用磁铁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1、隔着的物体不能太厚。

2、不能隔着铁制品做实验。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五、实验名称:磁铁两极。

实验目的:两极的磁力最大,一极指南,一极指北。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磁铁记号笔。

实验步骤:1、将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手有什么感觉。

2、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现象。

3、用符号标出吸引和排斥的情况。

注意事项: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

六、实验名称:磁极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磁铁细线。

实验步骤:1、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2、磁铁静止下来,用一块磁铁一端去接触。观察现象。

3、再用磁铁的别一端接触磁铁。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1、蹄形磁铁的南北极。

2、环形磁铁的南北极。

3、要反复多做几次。

七、实验名称: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一块磁铁,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磁力的大小是不会发变化的。如果增加磁铁的数量,磁力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弱)。

实验材料:多块环形磁铁木(塑料)片。

实验步骤:1、将木片垫起,磁铁放在木片上。

2、在下面吸回形针,吸回形针的数量表示磁力的大小。

3、叠加一块同样的磁铁,做上述实验。环形磁铁的磁极在磁铁的上下面,同极叠加时磁力减小,异极叠加时磁力增大。

4、反复多做几次,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1、为了公平比较磁力大小,几个磁铁磁力大小要相同。2、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

3、不同的方法的叠加,磁力的大小不同。

八、实验名称:做一个指南针。

实验目的:用磁铁摩擦方法制磁针,判别磁针的南北极。

实验材料:钢针磁铁线水槽吹塑纸。

实验步骤: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一根磁化的钢针。

2、有磁铁检测一下,钢针是否变成磁铁。

3、安装磁针。(可用悬挂法:将钢针悬挂,静止后观察钢针的指示方向。也可制做水浮式指南针:将磁化的钢针放在吹塑纸上,再将吹塑纸放入水中,静止后观察指示方向。)

注意事项:1、做磁针的钢针一般用大号的缝衣针,使用前要先处理针尖,保证学生制作时的安全。

2、磁化钢针时,要按一个方向摩擦。

3、悬挂法的线要细、软、长,避免扭力过大阻碍磁针自由旋转不能停在南北方向。

4、水浮式指南针,选择容器要大一些,指南针放在水**。因为水表面张力的作用,吹塑纸片容易吸靠在容器边上,指南针就不能自由转动了。

四年级全册。

一、实验名称:温度和气温。

实验题目: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1、认识温度计。

2、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材料:温度计。

实验步骤: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注意事项:温度计是易破碎的仪器要轻拿轻放。

二、实验名称:风向和风速。

实验题目:制作风向标。

实验目的: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实验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根带橡皮的铅笔、1

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注意事项:1、大头针要穿过吸管平衡点,并使其能自由转动。

2、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扎手。

篇三:三年级上册分组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5 实验名称 水温的变化。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实验材料 铁架台 烧杯 水温计 计时器。实验步骤 1 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2 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3 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11 毛细现象的实验。第18课水往高处走 方法一。实验材料 水槽 红墨水两块约20厘米长的透明玻璃片 一个牙签 一对橡皮筋。实验步骤 1 将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几滴红墨水。2 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牙签将一侧的两块玻璃隔开。3 将它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观察一棵大树。实验目的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并描述出来。实验器材 一支蜡笔 一个放大镜 一把尺子。我的猜想 树的外形差不多,树皮都是粗糙的,树冠大小都相同。实验过程 1 我们观察了柏树树。2 从远处看,一棵大树的形状。3 从近处看。实验现象 1 我们观察了柏树。2 树冠像一把伞。3 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