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集体备

发布 2022-11-24 17:42:28 阅读 8270

道口铺联校小学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主备教师:张树海。

备课组成员:孟召川郑秀华刘文英韩长文张树海王云张保友付立刚。

审核人:孟召川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组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但这三篇课文又能张扬它们的个性:文章的体裁不同,分别有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各有特色:

《寓言两则》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阐述故事,《争论的故事》则把师生间的对话纳入故事中,从而引发深思,而《剪枝的学问》则抓住小作者心情变化为线索,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当然这些课文除了故事性强,文中还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值得学生细细地品读,感悟。

教学内容: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组练习。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些故事。

2、学会本单元33个生字,其中6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4、领会争论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5、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6、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单元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些故事。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领会争论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单元课时安排。

寓言两则》两课时 《争论的故事》两课时。

剪枝的学问》两课时习作两课时练习八两课时。

24. 寓言两则。

主备教师:张树海。

备课组成员:孟召川郑秀华刘文英韩长文张树海王云张保友付立刚。

审核人:孟召川。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三、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

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四、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作业设计:1、写下你曾经读过的课外寓言故事其中你最喜欢读( )因为这则寓言。

2、除了“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外,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是出自寓言故事的,写一写。

3、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

原因做法结果。

巴望───拔高───枯死。

错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 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 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 )蚌( )双方( )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 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作业设计:1、《揠苗助长》的农夫错就错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他。

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傻就傻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它们。

板书设计: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渔翁得利。

教后反思:25争论的故事。

主备教师:张树海。

备课组成员:孟召川郑秀华刘文英韩长文张树海王云张保友付立刚。

审核人:孟召川。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 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呢?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

二、 初读指导

、 自学生字词。

1) 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 检查自学效果

1) 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 出示词语: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3) 指名逐行读、“**车读”、齐读。

、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 理解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 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秋天的雨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指导朗读。秋天的雨 集体备课。集备主讲 徐金花 2013年10月29日。组员 全体语文教师。一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 基本情况分析。1 学生思想状况 本年级共有学生30人。学生成分较复杂,来自张星镇各村,基础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但是他们具有同情心 善良 乐于助人。多数同学都有可塑性,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2 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三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座谈记录。时间 2016年12月7日。地点 二楼办公室。主持人 蒋本祥。记录人 董平丽。参加人 张东明蒋露露蒋本祥董平丽。主要内容 发言摘要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座谈记录。董平丽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情字。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