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 诗词曲五首的学案

发布 2023-01-05 03:22:28 阅读 5560

八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2、背诵五首诗。

预习内容:刘禹锡:字梦得 ,洛阳人,唐朝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他继承从盛唐到中唐的诗歌传统,在当时别具一格,七言绝句尤为突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文天祥:南宋爱国政治家、文学家。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写此诗以明心志。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一)《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二)《赤壁》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写有什么意义?

3、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过零丁洋》

1、熟练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四)《水调歌头》(重在欣赏,朗诵)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理解词的意境。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这首曲分几层,概括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年级语文教案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八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 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 读 ...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 诗词曲五首 教案。篇二 赤壁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相关情况。2.比较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之战 3.体会课文景 情 理交融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教学过程导入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25 诗词曲五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背诵默写五首诗歌。2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一 资料链接。1 刘禹锡 772 842 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 今属河南 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 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