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发布 2023-02-22 13:08:28 阅读 5022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授课时间:16课时

授课对象: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1、体验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能说出什么是信息,知道信息是无处不在的;能列举出信息传递与获取的方法和作用;理解为什么人们一直在创新信息传递的方式;掌握信息处理的含义和过程,深刻体会信息处理的作用及意义,深入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2、了解网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掌握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理解数制的概念,知道二进制及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能列出常用的存储容量单位,知道它们的换算关系。

4、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知道冯。诺依曼结构,能列举出按这种结构把硬件系统分为哪五大部分;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能说出各个部件的作用,会将各种部件按冯。诺依曼结构进行分类;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之间的依存关系;能说出软件的分类,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

5、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了解其发展过程,会通过控制面板对计算机进行常规的设置;掌握键盘的使用,认识键盘上的功能键,知道其用法;掌握正确的指法,通过指法练习软件,经过常期不间断的练习,达到盲打水平。

6、认识资源管理器,熟练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并通过它们对信息进行管理;会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学会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会使用windows自带的多**程序,如使用“录音机”程序进行录音、声音编辑等等。

7、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采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出版发行的《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其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开学第一课】:1个课时。解读本学期《课程纲要》;学习《多**教室管理规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网络安全规范教育,指导学生规划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的自我管理要求和预定本学期学习目标。

课程实施建议:

一、 课程资源。

1. 参考省基础教研室出版发行的《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适应七年级学生在同学段学习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2. 充分利用现有的多**教学设备,教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度。

3. 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随堂练习》。

二、实施方式。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将学习目标分解在每个活动中,每个活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给学提供充足的上机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力求课堂完成、课堂反馈、课堂解决。每个章节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对整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三、 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

2. 先学后讲: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

3. 重、难点讲授: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问题,学生太阳在练习中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

4.分层作业:针对不对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合作学习:建立4-6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指定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两名同学为组长、副组长),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方法分享、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6. 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 复习与总结:善于总结和归纳,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通过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对整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四、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学习交流、提问回答、课堂练习、学生质疑等途径及时反馈。

五、 拓展提升。

1. 根据学习内容标准,在课内可适当延伸,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2. 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评价分为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达标测试性评价两部分。

一)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1. 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统计,课堂纪律表现,课堂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及**价。

2. 作业评价: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3. 合作交流: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学科评比活动、竞赛成绩等。

4. 自主学习情况:自主学习表现和效果,疑难问题的解决态度和表现情况。

二)达标测试性评价由单元过关测试、期末测试两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1. 单元过关测试。

2. 期末测试。

二、评价结果处理

学期末评价总分为100分,权重如下:

1. 过程性评价占30%,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分别按3:4:3的比例计算。

2. 达标测试性评价占70%,其中,单元过关测试、期末测试分别按5:5的比例进行计算。

最后两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把总分在100—85分、84—70分、69分以下者的综合评价依次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等级。

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纲要。1 课程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2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4 授课时间 60 65课时。5 授课教师 白玉彩霍瑞莲 6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一 课程目标。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一 一般项目。2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3 设计教师 康丽峰4 日期 2015 9 155 适用年级 七年级6 授课课时 35课时。二 具体内容1 课程目标 1 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 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必修1教材 人教版初中生物上册授课时间 36课时设计 郭要红。授课对象 2012级七年级四个班课程总目标。通过本目标的学习,你将能 1 通过比较和模型分析的方法,阐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通过生物建模和实验的方法,解释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信息传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