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后感作文

发布 2023-08-03 18:44:27 阅读 6222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1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章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章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章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文: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来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机,治则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

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而黄帝内经之灵枢,别名针经,大多是针灸经脉腧穴的理论,在经络腧穴学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多有背诵,其中的内容让我对人体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解剖的层面上,也从中更加深刻理解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启发我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讲手太阴肺经运行时,一句”还循胃口”便提示了**肺病时兼顾胃的调理以增强疗效的可行性。

我只是愚笨初学者,尚能有所感悟,对于圣贤前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仲师之伤寒,金元四大家之寒凉攻邪补土滋阴,明清之温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内经。一部经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经典,真是蔚为壮观。

事实上,黄帝内经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还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但它有留白,给後人完善的可能。譬如,黄帝内经对五脏六腑具体形状位置的论述并不。

1详尽,但後来就有人在一本叫医林改错的书中进行了纠正。我很佩服医林改错的作者,但更让我敬畏的是这隐藏在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传承,这是伟大的。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2

说是读《黄帝内经》,可实际上自己并不是读原文,而是看了北京厚朴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电视里讲《黄帝内经》的节目,然后又读了几本根据这个节目录制下的《对话录》,感到深受启发。养生的文章有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只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几点写下,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顺应天时,顺应四季。

生命是智慧的,人体充满奥秘。古人认为,人在宇宙中,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年有四季,亘古不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敬畏天地,在应该的时节做应该的事情,不要违背上天的安排。

我们顺应它,就是使自己顺应自然,与其和谐共振,“天人合一,尽享天年”。古人的智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今天仍然可以从中汲取能量。

因人而宜,因时而宜。

养生的方法有许多,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从中医来讲,人有五脏:肝肺脾胃肾,功能各不同;每个人生来先天不一,各人五脏也强弱不同。

有的肝气旺,有的肾气足,保护好自己的“元气”,并关注自身的变化,提高身体的敏感度,摸索与分析自己的“强”与“弱”,从而对症处理分别对待。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好好吃饭,要吃身体需要的饭,能“消”与“化”的饭。即使山珍海味,如果不能消化,也是白费,说不定还成为垃圾,还要劳累身体费心打扫;“五谷为养”,最好的饭就是家常饭。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3

黄帝内经》基本上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录皇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以与岐伯的对话为主,基本上采用皇帝问,岐伯答的形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是一部养生宝典,《皇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治未乱。”就是说上等的中医不去**已经得了的病,而是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

这在当今社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我从《黄帝内经》中得到不少启发,也希望它能给我及我周围的人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养生成为现实社会的一种风气,《黄帝内经》成为人们的“掌上明珠”,固然,《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有着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其智慧大大超出这些。《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是历代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为医者之本在德、在术,《黄帝内经》在这两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堪称为医者之本也。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当今社会,医德重新成为人们的话题,作为医生,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并坚守它。

《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为我们提出了医生医德的基本要求:“

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大方者,医家之**也。坐起有常,则举动不苟而先正其身,身正于外,心必随之,故诊之大方必先乎此。)出入有行,以转神明,(行,德行也。

医以活人为心,其于出入之时,念念皆真,无一不敬,则德能动天,诚能格心,故可以转运周旋,而无往弗神矣。行,去声。)必清必静,上观下观,(必清必净,则心专志一而神明见,然后上观之以察其神色声音,下观之以察其形体逆顺。

)”《素问·方盛衰论》),要求医生诊病要态度端正;还认为医生要以病人为核。

3心,务求医患关系的密切配合:“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素问·汤液醪醴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素问·汤液醪醴论》),诊病头脑亦须清净。

黄帝内经》认为为医者要熟练掌握医术,诊断要四诊合参,强调全面、系统诊察,这样才能把握疾病本质。如医生要“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灵枢·外揣》),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等等。

为医者,本于德仁,本于术精,《黄帝内经》又为德、为术之本,故曰:《黄帝内经》,为医者之本也!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5

《黄帝内经》读后感作文

黄帝内经 读后感作文五篇。最近阅读了 黄帝内经 及有关讲解 黄帝内经 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是有关 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1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

关于黄帝内经读后感

关于黄帝内经读后感范文 精选3篇 关于黄帝内经读后感范文 精选3篇 黄帝内经读后感1 黄帝内经 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 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生气通天论 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

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 多篇

大半个月的时间,做事与修学总是提不起干劲来找了堆借口来安慰自己。也对,该是冬眠的时间了 呵呵。好在绞尽脑汁想想自己有何许收获时,该是看了部分的 皇帝内经 吧 原文是皇帝与当时名医和臣子谈论时记载下的文字,古文初读时不难理解很容易可以知晓其意 阅到第六篇却犹感古时圣人们学医者不仅学术甚深也精通多门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