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颐和园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21 07:36:28 阅读 800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8、颐和园。

教学要求】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堤岸、画舫、掩映、闪闪发光”等词义,并体会“几乎”的用法。

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

3、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感受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所感兴趣的祖国名胜景点的**和资料。

颐和园相关**。

多**课件。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园林美景。

1、同学们,首都北京有一座著名的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清朝皇家避暑的行宫,又称夏宫,是我国现在规格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京的颐和园。

出示课题: 重点看清“颐”的笔顺 (书空左半部分)

齐读课题。2、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去领略一番。

******,感受美景。

3、用文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圈出来。(交流)

板书: 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

排云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用“ ”划出有关语句。

学生交流。(**出示过渡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出示:在“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下加上红点),这些词语用得多准确啊!

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地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向我们介绍了他所游览的景点。(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

三、突破重点,掌握游记方法。

1、过渡:作者游览了那么多景点,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呢?小组学习,说说喜欢的理由。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你们最喜欢哪一个景点,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应小节。

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图理解“700多米”。(700多米相当于70多个教室相连,一眼望不到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出示横槛上的画,朗读指导。(有8000多幅,要读出长廊长,彩画多,设计奇的感觉)

小结:作者就是用这些句子写出了了长廊长、颜色美、彩画多、设计奇的特点,同时写出了颐和园的美。

引读课文。万寿山。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出示**,解释琉璃瓦。质疑:为什么要用黄色的琉璃瓦而不用绿的呢?

(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佛香阁是乾隆皇帝和太后来住的地方,黄色是皇帝用的,黄色表示皇帝的气派,壮美,象征着皇家气派。)

指导朗读。抓住:耸立、金碧辉煌、闪闪发光、黄色。(要读出气派大的感觉)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翡翠。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体会比喻句。(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写出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

质疑。“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为什么要用“几乎”?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感到游船画舫行驶很慢。

引读课文。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杨柳。

**出示昆明湖两岸的**以及式样不同的桥的**。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出示**,教师讲解,这座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有狮子564只。这么多的狮子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质疑:“…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小结:这样的句式作者用了2次,所以用“也”字。

引读课文。出示练习: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千姿百态啊!(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课文中不同的景点,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由此可见设计者们和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真是煞费苦心,的确是一群能工巧匠呀!

5、**出示**,拓展园中其他的景点。

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步入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课文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也是一篇很好的游记范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

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按照不同的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的特点来写出了颐和园的大和美。

2、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介绍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熟悉的景点。(**出示**)

板书设计:16 颐和园(美、大)

游长廊长、美、奇。

览佛香阁高智慧。

路万寿山。线排云殿壮观结晶。

昆明湖十七孔桥狮子多、姿态不一。

四年级上册 18 颐和园预习提纲。

班级姓名 课文写的是的景色,分别介绍了和。

一、快乐读拼音,写正确漂亮的汉字。

diange zhu hui huang

大( )佛香() 红。

cong yu di an

二、给下面的双胞胎组词,易于分辨。

廊( )栽( )堤 ( 眺( )

郎( )载( )提 ( 跳( )

柱( )雕( )舫( )振( )

注( )雏( )肪( )震( )

三、精彩回放,在下面正确的句子上面“√”

1、长廊上的几千幅画难免有相同的。(

2、佛香阁在万寿山脚下。(

3、昆明湖在万寿山的正前面。(

4、昆明湖两岸有长长的堤岸,从十七孔桥上过去就可到湖心小岛。(

四、读句子,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写得真好,它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的特点。我也能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2、“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眺”字渎作意思表示能表示“看”的字还有。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旬,是的打“√”不是的打“×”1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2、水泡闪亮闪亮的,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

3、火焰般的红领巾随着秋风,在他胸前飘动。 (

4、这船很小,像是一条独木船。

5、一个个小池犹如一颗颗钻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2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 课前谈话。1 同学们,转眼间寒假又要到了,每年的假期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在假期里,爸爸妈妈曾经带你们到外地旅游的请举手!2 要是能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 课题。教学目标 总 18颐和园总课时2课时备课人。1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 大殿 长廊 绿漆 栏杆 昆明湖 神清气爽 佛香阁 金壁辉煌 宫殿 朱红 痕迹 堤岸 雕刻 隐隐约约 玩赏 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 大殿 走廊 耸立 葱郁 痕迹 堤岸 栏杆 远眺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等词语。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3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