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2-24 02:06:28 阅读 5922

乘加、乘减施教日期:年月日课题乘加乘减教学内容。

二(上)第11~12页的内容共几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3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

2.初步体会到利用乘加、乘减可以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3.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计算的步骤,先算乘。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应该先算乘法,对乘减的算式的运算方法可从乘加中类推出来。教学资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利用乘加、乘减的计算,可以很快找到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投影、小棒。预习设计。

看图列式计算,你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指明学生上台表演(每2人一组,共4组;每4人一组,共3组;分别算算有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钟)学生观察每盘的苹果个数。

交流:(1)把每盘里苹果的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3+3+3+2);(2)先把3个3个相加再加2个。(3×3+2)。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盘也看成有3个苹果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1

学生读一读算式并取名乘减。

试一试:3×4-2(学生尝试练习,集体交流)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0分钟)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你们刚才的表现真出色,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些水果。出示图:

这副图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说对了老师把水果奖给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两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猜哪图中的小朋友多?3."想想做做"第4题。

告诉同桌,图里知道了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吗?4."想想做做"第2题【板块一】

师:听说我们班表演特棒,我们一起学小兔跳,好吗?师:刚才小朋友表演得真好,小脑筋也转得真快!。

板块二】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些苹果也想请小朋友算一算(依次拿出盘装苹果)讨论: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像3×3+2这样的算式既有乘号又有加号,我们把它取名--乘加,计算乘加时,该怎样算呢?

师: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

追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怎样读?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这道题应先算什么?

师:通过刚才观察、交流,我们知道乘加与乘减算式,应先算什么?

板块三】追问:为什么(1)用乘法,(2)用乘加呢?

教师巡视,注重错题的分析。

作业设计。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6页。

拓展题:小明家离学校2千米,小光家离学校3千米,小明家离小光家多少千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 乘减。施教日期 年月日。课题。乘加乘减。共几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学习了1 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学的,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利用乘加 乘减的计算,可以很快找到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投影 小棒。看图列式计算,你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的内容及第59页练习十二的第1 5题。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 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2.通过讨论 交流,使学生发现解决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3.通过乘加 乘减式题,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重点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乘加 乘减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8页例5。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 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 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