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17 13:21:28 阅读 9346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2.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桃子**。

教学过程:一、前准备:

1、补充完整。

二三()三四()

一四()二二()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改写。

5+5+5+5改写。

3+3+3+3改写。

二、授新课:

1、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呀是大象过生日,你们想不想去参加?

现在呢,我就带你们去。(学生上台表演)大象来回的踱着步,焦急地等待着同学们,这时小老鼠、小猫、小猪依次出现了,分别为大家带来了3个苹果。(把苹果**贴在黑板上。

)大家正说说笑笑,小白兔一拐一拐的来了,大家围上去责备它怎么现在才来,原来是小白兔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带的苹果摔掉了一个,只剩下两个。大象为了宴会丰富一点,就请大家来做一道题。

三、主动**、提出问题。

1、抽学生把刚才的表演复述一遍。

及**价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生甲:3+3+3+2=11

生乙:33+2=11

师:老师不想告诉你们谁对谁错,请你们先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如果你对其他同学的看法有意见,请你在他说完之后进行反驳。

甲:因为我看到小老鼠送3个,小猫送3个,而小兔只送2个,把它们相加,就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乙:他们的方法他复杂,小老鼠、小猫、小猪分别送3个,就是3个3,就写3乘3。小兔有2个,跟他们不一样,只能把它加起来,所以列式:33+2=11

听完乙学生的反驳,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真聪明,已经想出两种不同的方法,这个算式跟前面的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同一个算式里出现了加法和乘法。

师: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加法,我们把这种运算方式叫做乘加(板书)

提问:那么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时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互相讨论,请个别学生回答。

最后得出应该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议一议:同学们喜欢哪一种方法、两种方法可以用,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算。

3、考一考,把装两个桃子的盘子摆在最前面,谁能把算式写出来。

大象这时又站起来说:又想出一种和那两种不一样的算式。

让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再给小兔一个苹果,想一想,怎么列式?但是小兔只有两个,那么多算一个怎么办?小组再次讨论得出结果。

师:(表扬同学)同学们真棒!回答的非常正确。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把这种运算方式叫做乘减。(板书)

师:那乘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加、乘减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

小结:我们今天的收获可不小,既听了故事又在故事里学到了新知识:乘加、乘减也知道在乘加、乘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回答:在乘加、乘减里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四、巩固练习。

在减法过程中做两步计算试题,发现后应做些什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要记住第一步的得数,再做第二步。

五、拓展: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

今天这节课主要借助生物组养的金鱼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乘加乘减。正如我所预料的,在经过独立思考 同桌讨论之后,小朋友们很顺利地交流出了这样两种方法 1 连加 4 4 4 2 14 条 2 先算3个4,再加2 43 2 14 条 当询问有没有其它方法时,二 1 班的田一丁小朋友高高举起了手。他说 从第一个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 乘减

乘加 乘减。教学内容 教材第87 88页内容。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答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分析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2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 结合和合情推理能力。3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加自主解答问题后的成功体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 乘减。施教日期 年月日。课题。乘加乘减。共几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学习了1 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学的,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利用乘加 乘减的计算,可以很快找到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投影 小棒。看图列式计算,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