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管理学第一章组织与管理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发布 2019-07-22 18:10:00 阅读 5147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组织要素及其整合。

一、组织及其要素。

思考题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体。

五要素是:组织成员 (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为组织作贡献)

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目标,一般由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

组织活动 (组织存在的标志,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大家认同的目标)

组织资源 (资金、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需要筹措)

组织环境 (组织生存在一定环境中,首先要适应环境;不是被动适应,可对环境施加影响)

二、组织要素的整合。

一)要素内部的整合。

1)组织成员的整合 (2)组织目标的整合。

3)组织活动的整合 (4)组织资源的整合。

二)要素之间的整合。

1)活动与环境的整合 (2)目标与活动的整合。

3)活动与人的整合。

管理就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这种整合的内涵:

1. 制定有吸引力的目标以聚集组织成员。

2. 选择能最有效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方案。

3. 协调不同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努力。

4. 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特点组织筹措物质条件。

5.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加工和利用这些物质条件。

6. 根据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决定或调整组织的目标性质与活动内容。

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

一)作为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企业。

二)企业的任务。

1.满足社会需要。

2.获取利润。

3.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

思考题4.为什么说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都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

满足社会需要是由企业的社会组织属性所决定的,实现利润是由企业的商品生产者性质所决定的。这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前提。因此,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企业的活动。

1.资源筹措 2.资源转换 3.产品销售。

第二节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原则。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思考题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管理的定义有多种。福莱特(follett,1942)曾给管理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艺术,它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但要想对管理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这一定义显然是不够的。

下面我们援引有代表性的中外管理学教科书对管理所下的定义,据此给出本书的定义。

罗宾斯和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认为,“管理这一术语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刘易斯(lewis ,goodman and fandt,1998)等人指出,“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与前面的定义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它立足于组织资源。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plunkett and attner,1997)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在此基础上,他们把管理定义为“—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活动。”这一定义比前面的定义更加具体,突出了管理的职能。

徐国华等(1998)指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管理有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以上三个层次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杨文士和张雁(1994)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该定义与前一定义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它只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对其他资源的作用。

还有很多管理的定义:

1.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 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 管理是由一个人或更多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 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 管理是社会主义教育。(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

7.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8. 管理就是决策。

9. 管理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产生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10. 管理就是谋取剩余。

11. 管理就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12.管理就是领导。

13.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一版2000)

二、管理的内容。

思考题3.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为什么?

组织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和分析。横向分析是从管理涉及的内容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的。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展开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的。

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管理工作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业务管理。(2)人事管理。

(3)财务管理。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组织管理的内容的。不论是对社会组织的一般管理,还是对组织活动的某个方面的具体管理,它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内容:

(1)计划。(2)组织。(3)领导。

(4)控制。

三、管理的原则。

一)效益原则。

二)人本原则。

思考题5.何谓人本原则,管理者如何才能实现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原则简言之就是依靠人、为了人。组织是人的集合体;组织活动是由人来进行的;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则应当是管理的首要原则。

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则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依靠人的管理”是指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为了人的管理”是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的。

管理的为人服务不仅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来提高组织业务活动的效率,从而使组织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而且还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三)适度原则。

思考题6.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

所谓适度原则简言之就是在管理中不能走极端,片面化。管理活动中存在许多种相互矛盾的选择。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绝对分散,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

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多的不是取决于对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而是取决于对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特点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第三节管理的科学化与方**。

一、管理科学化。

思考题7.什么是管理科学化?为什么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然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是指管理者在其实践过程应当按照客观的规律来办事,依据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策,有效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则是指对于管理问题的探索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管理问题的提出、知识的获取和管理知识体系的科学性。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然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理由如下:首先,职业化管理研究队伍日益扩大以及系统的管理科学教育不断发展,都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的创新,同时也为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奠定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不断创新与完善,也将使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

复杂性科学及方法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因为管理本身就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动态性特征。最后,管理研究的专业化分工及知识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实践过程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从而又反过来推动管理科学化研究,加速管理科学化进程。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艺术性。

思考题8.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

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首先,管理学的使命确定其是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艺术常被用于安抚人们的心灵、刺激人们的欲望,激发人们灵感。

管理学则是发现组织活动中的协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基本属性:(1)普适性。

是指构成科学知识命题是一般性断言和普遍性陈述。管理学是建立在对组织协调活动及其投入要素的抽象基础之上。(2)可重复性。

管理学的强大使用价值就是其命题可重复性的表现。(3)逻辑自洽性。指科学知识应具有体系完整性。

管理学涉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完整的职能体系。(4)可证伪性。是指科学知识具有其适用的范围。

现代管理发展一再突出权变法则,指出任何管理学命题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再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不是逻辑理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进步性。管理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有复杂性思想的人,管理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还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

把管理学理解为一套固定公式与通用模式是狭隘的有害的。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其合理性体现在进步性,体现在接受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

管理学不是一门艺术,但管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管理实践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由于管理知识是对人类管理行为的抽象,其普适性特性就必然要求过滤掉具体的背景知识。越是抽象的知识,就具有越高的普适性,运用这些知识的实践活动也需要有更高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作业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包含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组织与组织外部环境的协调 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 组织 指挥 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活动具备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决策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决策 一般指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一...

管理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活动及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 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政治党派 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

财务管理01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管理目标。一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如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一 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指标来衡量 二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