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观后感

发布 2020-05-04 23:04:57 阅读 8067

一:莫扎特与萨里艾利对**的态度不同。

影片中莫扎特的形象是不完美的,他童心未泯,单纯至极,常常发出常人不可理解甚至在旁人看来有点神经质的狂笑。从表面上看,不具备**家所应当具备的高雅体统,体面大方的素质。他还有一个不好的特点,自大轻浮,在任何人,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一个涉世未深,童心未泯,永远也长不大的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子的一面。

相反,萨里艾利成熟稳重。身为御用**师表现出来的是他的高雅大方,遵守礼仪,举止得体。然而,我们知道,莫扎特虽然骄傲轻浮,漠视一切,他不把主教大人放在眼里,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坚持己见,只管伸不能屈。

但是,对于他最挚爱的**,视为珍宝。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在莫扎特看来,他活着的意义一定是永无止境地对**最高境界的探索与追求。

反观萨里艾利,他真的是那么热爱**吗?没错,为了**,他曾经努力过。并且经过努力,他得到了皇室的赏识,获得了权势,形成了自己在**界的地位。

然而,当获得权势与地位的他似乎不再追求**,比起**,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如何向外界推广自己的**,最终获得人们的赞誉。此时的他,财富,荣誉,权势,社会地位已经超过了**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换位思考,如果莫扎特和萨里艾利身份调换,我想莫扎特肯定恨不得把自己的位置拱手相让给具有非凡**才华的人,同时,肯定的是,制造更多的机会给他人甚至拜他人为师。

这才是对**真正的挚爱。然而,萨里艾利没有这样做。莫扎特的才华不仅没有促进他对**地追求,反而深深地使他萌生怨恨,他恨不得杀了莫扎特。

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理解:上帝没有把最精华的**素质赋予萨里艾利是有原因的!

二:凡人与天才的区别。

**影片,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凡人和天才到底有什么区别?也许,凡人会被外在因素困扰以至于悲伤地发现自己的江郎才尽,甚至为了留下才华的尾巴而不择手段。

就像萨里艾利。反观之天才,他们只是不停地发挥自己的才华,永不停止。在一个天才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我们永远无法在自己身上看到的东西。

我认为,这就是上帝选择莫扎特作为他的宠儿的最重要的原因:上帝重视人的心灵追求!萨里艾利重视权力,地位,名望,财富这些外在的,物质的,而忽视精神上的。

莫扎特——一位永远对**保持狂热的积极态度,他重视的是**所带给人的精神上的享受以及**给予人心灵无限的抚慰与启示。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让我们遭受太多磨难的。就像莫扎特,在他的肉体太痛苦的时候,上帝召唤他的孩子回家了。

那么,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要相信我们能够做得更多,时间还没有到呢。

影片《莫扎特》给予我深邃的启示:莫扎特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心无旁骛,不被浮躁的社会情绪所干扰的心无旁骛,心无旁骛才是成功的最基本品质。《圣经》上说:

“只因你来自尘土,就要回归尘土。”肉体虽然终有被解散的一刻,但由生命辐射出的艺术信息却可以永存。而我们的天才莫扎特,用他不死的**印证着这一切。

莫扎特观后感

凡人与天才。通过钢琴鉴赏课的学习,我认识了莫扎特,然而通过 莫扎特传 这部电影,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莫扎特的一生 使我们在对他的身世进行感叹不已的时候,更萌生了一种敬佩之情!首先,是以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奥地利皇帝的御用 家萨列里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当时,在维也纳,萨列里的地位很高,因此也很自负。当...

莫扎特观后感

神童 莫扎特。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极高的 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1762年,年仅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 维也纳 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并获得成功。可是,在鲜花 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 苛刻...

观后感 《摇滚莫扎特》观后感

2019年观后感范文 摇滚莫扎特 观后感。摇滚莫扎特 观后感。我很难跟别人解释我为什么会喜欢莫扎特。这是很复杂的事情,我并不是一个古典 的爱好者,甚至对古典 说不上很了解。从我开始学长笛开始,我就只能说接触过西方的古典乐。当时我被逼着练 比才 莫扎特的曲子,莫扎特的 里有一种纯粹的快乐,让我看着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