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观后感

发布 2020-05-04 23:26:37 阅读 9720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一):才华跟不上自己的野心不可怕,可怕的是才华跟不上自己的自尊心。

总算知道为什么扎粉很多拒绝把这个版本叫英扎,原著用的是莫扎特的中间名“阿玛迪厄斯”,取“上帝和爱”之意,看完也觉得79电影版的翻译更合适。

and-in不少见,但直接把一个交响乐团扔上舞台并且也参与表演的感觉太好了。萨列里要大家演奏自己**时摇头的乐手,和最后彰显无聊却光荣的三十二年时集体的“顶礼膜拜”,感觉非常惊喜。

费加罗、唐璜、魔笛一系列歌剧选段找点很准,艺术表现力十分感人,单拿出来看cut也是可圈可点。夜后的一段站在高高的雕塑旁的花腔女高音依旧是我心头好,一转底座背后是圆号乐手。

很多人嫌弃话唠的萨列里消化得很顺畅,他对抗的不是莫扎特,而是上帝,莫扎特只是不幸的战场——他的出现直接造成了萨列里信仰的崩塌:原来因果得失可以没有道理,原来才华可以追求,却不能交易;人格和地位可以塑造,thechosen one却是不由己的。

心态崩了之后,萨列里诚恳地把自己剖开,怎么丑陋怎么阴暗怎么来,嫉妒不解悲愤扭曲…越复杂越悲哀。到最后散播谣言即使遗臭万年也想留下印记的临终trick太悲哀了,太悲哀了。

lucian msamati从出场开始就情感充沛,但一直用力也会有缺乏层次的问题。虽然知道他也很痛苦但是莫扎特死亡那场戏里看他自称受害者,还是很不适——都已经决定承认并面对自己的罪了,又何必粉饰。

这个版本里,作为那个时代莫扎特唯一的知音,到死两人都没有和解,真的超级可惜。而且死前还要让莫扎特发现“朋友”的真面目,抱着康斯坦斯说那句“萨列里杀了我”。连承认都是为了消解自己的情绪,可以说是最自私的萨列里了。

adam gillen的莫扎特一开始很不能接受,放浪形骸和装疯卖傻还是有点区别的,奇怪的口音和总是嘶喊着胡闹,少年感不足,远没有其他版本的可爱。

人物塑造上还原了满口屎尿屁的心理年龄永恒八岁的优质天才,口无遮拦到不想道理的地步,好几次方面对他人的评判几乎是种侮辱(说国王小气说管家夫人无用甚至说萨列里硬不起来)…

下半场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转念一想,恃才傲物而被社交圈整个抛弃,也很有道理不是。临死一场戏演得非常好,《安魂曲》创作时遭受巨大幻觉折磨,恐惧与病痛交织之下,很有“人”感。

这一版本的康斯坦斯非常复杂,是几个版本里最喜欢的。爱她有时,恨他更有时。一对过家家一样的夫妻,互相撕咬却也相拥取暖。

围绕莫扎特的艺术创作受众极广,在青年人里又有颇多簇拥,是一枚闪闪发光的大ip。每一次演绎都是对他drama感十足的人生的“阅读理解”。很自由,很浪漫,很遗憾,很悲哀。

他的作品感染力强,他的叛逆也容易共情。amadeus以萨列里视角展开,其实主角已经不是莫扎特了。“庸人守护神”的`自称一出来,整部剧脱胎换骨成了人对于内心负面情绪的挖掘和消融。

付出和所得不成比例,成功和运气不讲道理——大多数人都要经历,大多数人最后也都会习惯。

没有那个命的时候,拥有超乎常人的感受力是痛苦的。比没有才华更悲哀的是曾经以勤补拙看到过希望,因此拥有才能不能相衬的野心。萨列里不是不能容忍莫扎特,他难以跨过的,是那个曾经想付出一切去交换成果却最终被拒绝的自己。

才华跟不上自己的野心不可怕,可怕的事才华跟不上自己的自尊心。

莫扎特传》观后感(二):萨列里的平庸者说。

萨列里~开头的序篇介绍说,剧作的原名本来叫做萨列里xx,但终于,这个“平庸之人”在以自己为主角的剧里也无法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这是第二次看《莫扎特传》,第一次是2023年看的电影版。当时印象最深的是莫扎特的天才和难以理解的癫狂性格~

但这一次看戏剧版,可能一开始就从萨列里的视角出发,所以看到了更多悲剧性的东西。无论是平庸之辈对抗平庸的恶,还是天才郁郁不得志的痛,究竟他们各自的悲剧是源于性格(命运)还是社会关系?

如果莫扎特的人生里没有萨列里,他还会不会长期困顿忍饥挨饿?如果萨列里没有遇到莫扎特,他是否会更快乐?

萨列里说,我们皆为奴隶,那奴役我们的是何物?在他,盛名之外,希冀的是天才的**。他把**当作了绝对信仰,这又和莫扎特有何异?

只是因为天赋不可得,他的渴求变成了嫉妒和**。

他在生命的最后,祈求原谅。但最终,他也释然了,那一声“平庸者无罪”是多少人的心声。

天才的陨落让人悲切,平庸者碌碌无为过一生同样让人悲悯,毕竟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萨列里说,他为平庸者代言,但和大多数人相比,他终究也不是平庸的,因为即使是狼藉的声名,他最后还是被记住了。但我们呢?只此一遭,留下了什么。

最终仍然回到这个终极问题:人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亦或是这本来就是件无意义的事情。

没有人需要为别人背负什么。

莫扎特传》观后感(三):amadeus,一个生命所不能承受的名字。

虽然剧名叫莫扎特,但是实际上在讲述奥地利宫廷作曲师萨列里嫉妒莫扎特的天赐才华,挣扎着毁灭他的故事。既生瑜,何生亮?这应该是萨列里内心的真实写照了。

作为一位成功的宫廷作曲师,萨列里自认为是上帝的宠儿,直到莫扎特出现,他的内心世界开始崩塌。莫扎特的才华让他惶恐、嫉妒,他一再否认莫扎特拥有天赐的**才华的事实,可是莫扎特的一部部作品,每一个音符,都敲打着他,让他认清自己的平凡,莫扎特的伟大…摧毁他还是帮助他,萨列里痛苦地挣扎…最终嫉妒还是击败了理智,莫扎特一步步走向萨列里所期望的绝境。原以为这样的他不可能再创作出美妙的**,然而,天才就是天才,未完成的《安魂曲》,莫扎特写给自己的绝唱之曲,每一个音符都强有力地传达给萨列里一个讯息-莫扎特就是上帝的宠儿。

萨列里只是想用纯粹的**去让世人记住他,可是他败了,虽然他在有生之年站上万众瞩目的地位,拥有了穷困潦倒、凄惨死去的莫扎特所不曾拥有的东西,然而,他真正想要的、乞求上帝赐予的—纯粹美妙的**,未能拥有。而那个他所不齿的,想要一手毁掉的“生物”-莫扎特,拥有这他可望而不可及的才能。嫉妒让萨列里扭曲,自己不曾拥有的,别人也别想拥有,所以,他要毁掉莫扎特的绝世才华。

然而,最终他也毁掉了自己,深陷于自己编造的“**”谎言中,被吞噬殆尽…

上帝赐予莫扎特令萨列里嫉妒至极的才华,可是生在那个世俗保守时代的他,没有多少人懂他,真正懂他**的人,恰恰是要毁掉他的萨列里。

amadeus,一个生命所不能承受的名字,欲拥天赐之才,必要承受同等甚至加倍的艰难和困苦。但这又如何,一个沉浸在**世界的人,纯粹的**即是全部。生前的高光时刻虽只在刹那之间,但在庸才遍地的时代,莫扎特的**早已是永恒。

莫扎特传观后感

的天才,成功的悲剧。影片叙述了莫扎特与维也纳宫廷乐队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利埃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莫扎特最终英年早逝,而萨利埃里则在晚年趋于平庸 泯然众人。影片 莫扎特传 中,大量运用了交响曲,协奏曲等,涵盖了莫扎特的多数作品。电影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剧情的发展,选取最适合的 通过 推动电影情节...

《莫扎特》观后感

一 莫扎特与萨里艾利对 的态度不同。影片中莫扎特的形象是不完美的,他童心未泯,单纯至极,常常发出常人不可理解甚至在旁人看来有点神经质的狂笑。从表面上看,不具备 家所应当具备的高雅体统,体面大方的素质。他还有一个不好的特点,自大轻浮,在任何人,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一个涉世未深,童心未泯,永远也长不大的充...

莫扎特观后感

凡人与天才。通过钢琴鉴赏课的学习,我认识了莫扎特,然而通过 莫扎特传 这部电影,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莫扎特的一生 使我们在对他的身世进行感叹不已的时候,更萌生了一种敬佩之情!首先,是以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奥地利皇帝的御用 家萨列里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当时,在维也纳,萨列里的地位很高,因此也很自负。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