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观后感

发布 2020-05-04 23:13:37 阅读 3451

“**神童”莫扎特。

—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极高的**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2024年,年仅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并获得成功。

可是,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

如:当场视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2024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

“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由此可见,莫扎特不但是个谦虚的人,还是一个具有着无比天赋,但同时又非常注重努力的人。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友谊”。

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个孩童,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的创作时期可分为三阶段:

初露锋芒(1762~1773)

2024年,年幼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成功巡演。

2024年6月~2024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马蒂尼、萨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

2024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

这时已经**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2024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

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2024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2024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

2024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毒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维也纳时期(1781~1791)

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

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2024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2024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

2024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曼海姆**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202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伦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

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

2024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2024年演出)。2024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姻》,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

2024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的作品。他对**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

2024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2024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

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继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2024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

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作品《安魂曲》,其中由于病入膏肓,甚至部分由人代笔创作,终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享年36岁。

《莫扎特》观后感

一 莫扎特与萨里艾利对 的态度不同。影片中莫扎特的形象是不完美的,他童心未泯,单纯至极,常常发出常人不可理解甚至在旁人看来有点神经质的狂笑。从表面上看,不具备 家所应当具备的高雅体统,体面大方的素质。他还有一个不好的特点,自大轻浮,在任何人,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一个涉世未深,童心未泯,永远也长不大的充...

莫扎特观后感

凡人与天才。通过钢琴鉴赏课的学习,我认识了莫扎特,然而通过 莫扎特传 这部电影,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莫扎特的一生 使我们在对他的身世进行感叹不已的时候,更萌生了一种敬佩之情!首先,是以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奥地利皇帝的御用 家萨列里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当时,在维也纳,萨列里的地位很高,因此也很自负。当...

观后感 《摇滚莫扎特》观后感

2019年观后感范文 摇滚莫扎特 观后感。摇滚莫扎特 观后感。我很难跟别人解释我为什么会喜欢莫扎特。这是很复杂的事情,我并不是一个古典 的爱好者,甚至对古典 说不上很了解。从我开始学长笛开始,我就只能说接触过西方的古典乐。当时我被逼着练 比才 莫扎特的曲子,莫扎特的 里有一种纯粹的快乐,让我看着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