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组编。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2023年2月。
管理学》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一、开课学院与专业。
商务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济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的相关专业。
二、课程号。
三、教学对象。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
四、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其它社会经济组织。通过传授管理学一般性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管理职能之间的密切联系,熟悉有效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性能力。
五、教学要求。
管理学》是安徽财经大学多数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和介绍管理学一般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管理方法。
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初步应用管理学原理去思考、分析、创新管理实践。
六、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学时为54课时。
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或录像)按2:1分配课时。
七、课程考核。
1,考核形式:考试;考查。
2,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单项选择、论述题、案例题。
八、教材。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教材:《管理学》 (第二版)周三多主编 、陈传明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第2版。
九、《管理学》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理论。
本章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
本章难点: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
教学建议:本章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课前应当布置学生预习。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一)若干代表性的观点。
1、 赫伯特·a·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2、 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3、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就是指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二)本书的观点。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
一)决策。二)计划。
三)组织。四)领导与激励。
五)控制。六)创新。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活动必须要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掌握科学的方**。
二)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的实践特征,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同时还要有灵活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2、要保证管理的成功,管理者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
四、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四种道德观。
1、功利观。
2、权利观。
3、公平观。
4、综合观观。
二)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结构变量。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三)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1、挑选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准则。
3、设定工作目标。
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5、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6、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四)两种社会责任观的比较。
1、古典观vs.社会经济观。
请主要结合教材第36-37页表2-3,加以比较分析。
2、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古典观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在股东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自然也就实现了社会最大化的福利。
社会经济观视角: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并且,这种投资从长期看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
第二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际角色。
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二)信息角色。
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三)决策角色。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三、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四、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五、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能够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的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树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二)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的比较。
1、对待变革的态度。
2、对待新观点的态度。
3、谁对创新负责。
4、担心的焦点不同。
5、关于组织竞争优势**的看法。
6、管理者职责。
第二章 决策。
本章重点:决策的概念和过程;决策的原则。
本章难点:决策方法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过程。
一、 决策的定义。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二、决策的原则。
一)最优原则。
二)满意原则。
三)合理性原则
三、决策过程。
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二)明确目标。
三)拟定方案。
四)筛选方案。
五)执行方案。
六)评估效果。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
一、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二、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三、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
追踪决策是指随着决策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是非零起点决策。
一)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涉及例行问题的决策,例行问题指问题是重复出现的,存在着解决问题的固定程序。
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外问题是指问题是非常规的、复杂的、新奇的和重要的,不存在解决问题的既定程序。
二)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第四节决策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名义小组技术。
三)德尔菲技术。
二、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
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小中取**(悲观法)
2、大中取**(乐观法)
3、折中法。
4、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
第三章 计划。
本章重点:计划的性质;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本章难点:网络计划技术。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它包括5w1h。
二、计划与决策。
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二)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三、计划的性质。
一)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二)计划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四、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短期计划。
二)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三)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
四)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五)从抽象到具体的计划层次体系。
目的和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
第二节计划编制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
三、研究过去。
四、**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目标的性质。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1、制定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
3、执行目标。
4、评价成果。
5、实行奖惩。
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二、滚动计划法。
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三、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二)网络图。
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第四章战略性计划。
本章重点:价值链;核心能力;战略类型;五力模型。
本章难点:组织使命。
第一节组织使命。
一、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本质的、持久的主义。
二、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理由,而非组织目标或经营策略。
三、组织使命的陈述。
第二节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一般环境。
一)政治环境。
二)社会文化环境。
三)经济环境。
四)技术环境。
五)自然环境。
二、行业环境。
五力模型分析。
三、竞争对手。
四、价值链分析。
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第三节战略选择。
一、核心能力。
一)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二)特征。1、用户价值。
2、独特性。
3、延展性。
二、基本竞争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别化战略。
三)目标集中战略。
三、基于核心能力的成长战略类型。
一)核心能力企业内扩张战略。
1、一体化战略。
2、多元化战略。
3、加强型战略。
二)核心能力企业外扩张战略。
1、战略联盟。
2、虚拟运作。
3、**核心产品。
第五章组织设计。
本章重点:组织的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
本章难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案例教学:1课时。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的定义。
定义: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二、组织设计的必要性。
三、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一)组织设计的任务:
1、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
2、部门设计。
3、层级设计。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1、专业化分工原则。
2、统一指挥的原则。
3、控制幅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
5、柔性经济原则。
四、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的影响。
二)战略的影响。
三)技术的影响。
四)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二)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简介。课程编号 学分 3,2 总学时 48,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二 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 是教育部指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 管理学原理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
管理学教学大纲
management 课程编码 05101020 学分 3.0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 48其中讲课 48 实验或实践 上机 适用专业 工商管理。推荐教材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 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1.杨文士 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美...
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与管理流派建议学时 8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西方主要的管理思想及其管理流派的发展与趋势,包括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等。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管理理论的丛林,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