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宾语结构的比较分析

发布 2021-05-30 13:09:28 阅读 2805

第24卷第4期201年4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汉双宾语结构的比较分析。

路华(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

摘。要]生成语法可以对英汉双宾语结构作出明晰化的分析,但是不能解决汉语双宾结构中的歧义现象。来自认知的研究从语义指向的方向性出发,很好地解释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范畴化与语义阐释,但是它对双宾结构的描写不足,应用的范围有所限制。

将两者结合,取两者之长的方法才能对语言现象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关键词]双宾结构;生成语法;认知;意义[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路华(19一),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

英汉语言的基本语序都为svo结构。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的抽象结构是相同的,即其。

中主语谓语在前,谓语动词之后分别为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的双宾结构指的是两个宾语都为名词的特殊结构,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为其它成分,如介词短语等。英汉语中双宾语结构也存在不同,如:

这样的分析可以揭示简单句中的内部结构,但是对于双宾语结构而言,这样的分析就无能为力了。从(3)中两个句子的语义内容来看,尽管一词处在不同的位置,但是它在两个句子中承担的语义角色都是‘受事”(t也就是说。

1)我借了小马一支笔。

此句子是典型的汉语双宾语结构,此句的特殊之处在于。

一词是动作rol的承受者。根据‘题元授予一致性假设具有相同题元。

它是有歧义的,既可以理解为‘我借给了小马一支笔”,也可以理解为“我从小马那借了一支笔”。而与此句对应的英语句却。

不存在这样的歧义。

角色的主目语在句法结构中应该占据相同的位置。鉴于此,对于句(3)的分析必须采用动词短语嵌套理论,过程如下:首。

先生成的是轻动词短语结构vp:

以此从英汉语的结构出发,通过生成语法与认知语言学对英汉双宾语的分析来比较它们在此句式分析中的得失。

一。英汉双宾语结构的生成语法解释。

生成语法对双宾语结构的分析采用的理论基础为动词短。

由于轻动词有着一个强动词特征[v]需要核查,否则句子。

的推导就告撞碰。核查的方法此时是移位动词rol到轻动词的位置,形成:

语嵌套理论这一理论最早由lar提出,之后在生成语法理论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一理论的产。

生主要是从分析以下句子的对立中开始的:

接下来的推导与上例一样,合并轻动词短语与助动词成。

分wil代词the至句子主语位置,形成完整的tp句子结构:

根据这样的分析模式,英语双宾语结构的分析应为:

借用这些理论工具,程工对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提出了类似的分析。如:

小马小马】[v送]【v

这两例中a句的句法分析很简单,通过x界标理论就可。

以做到。如推导句(3)时首先推导的是最底层的动词短语。

结构:接下来是合并此动词短语与助动词成分wil形成t’结构:

苏老师j[v送][d一件礼物】】]

按照这种分析,“送”在未发生移位前的位置是在限定词短语dp之后,也就是说“苏老师”一词是动词‘‘送”的受事题元。它的移位和提升主要是由于核查轻动词强势动词特征的需要。这样英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都获得了相同的解释,从。

由于t’结构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推导还需要继续进。

行。英语语言属于非代语脱落语言因此句子必须存在一个主语,此时产生主语的方法为将已有推导式中的名词短语the移位到句子的主语位置,从而形。

跨语言研究的角度而言,此类结构给普遍语法提供了佐证。

生成语法的理论虽然可以对英汉语的双宾语结构提供一致的分析模式,但它是在牺牲语义阐释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也。

成最终的合格句子。从特征核查的角度来说是句子的t成分存在一个epp特征,需要一个名词短语以近域的方式加以核查。此句最后的结构分析如下:

就是说句(1)虽然存在歧义,但是基于生成语法的分析,它只。

能有如下的结构分析:受参与者影响而产生移动的客体。由例(17可以看出英语中。

我我】【v借了】【v小马】[v借了][d一支笔]】]

的双宾结构只能允许a句,而不能允许b句的存在。从动词。

方向性的考察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即英语中只能允许右向动词的存在,而认定左向动词的双宾句不合语法。句(17中在双宾动词的影响下,客体ape发生从主语到间接宾语的移位,即ape本来是属于。

的,由于动词len的作用,ap现在是属于xia的。这。

虽然这样的分析将此句的内部结构阐释得很清楚,但是两种意义的阐释却无法得到解释。但对于英语中的双宾语句而言,由于它不存在歧义现象,因而不会出现像在汉语分析中所l叶j现的矛盾。这说明生成语法虽然可以将语言的结构进行。

彻底清楚的分析,但是对于语义上的差别却无能为力。种所属关系是从主语转移到间接宾语上的,从方向上来看属右向转移,因而是合语法的。而(17不合语法的研究就在于动词bor所产生的客体转移是从问接宾语到主语,因而属左向转移,因而不合语法。

再看汉语中的例子:

18)我给了他一本书。

.我拿了他一支笔。c.我借了他一本字典。

二、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认知解释。

英汉语在概念化动词时所采取的认知态度是存在差别的。如:英语中表示“从a到b的转移”和“从b到a的转移”这两对慨念时是采取不同的认知态度而加以区别对待的。

与之不同的是,在汉语中某些‘‘从a到b的转移”和‘‘从b到a

的转移”的概念是不加区别的,这就导致了汉语中有一些动词可以存在不同的方向意义,而这些词在英语中则必须有不同的词或者词组来承担,具体例句如下:

14)借。这三个句子在汉语中都是合语法的,这说明汉语允准右向动词(以“’为代表)的双宾结构,也允准右向动词(以‘-拿”为代表)的双宾结构,同时也可以接受双向动词(以‘惜”为代表)的双宾结构。这就是英汉语双宾结构的主要不同。

租分。采取动词方向性的分类方法可以对英汉语中的双宾结构予以明晰的分析,同时对双宾语结构的分类也存在启示作用。英语中的双宾结构只有一种,即右向双宾结构;而汉语中存在种双宾结构,即右向双宾结构、左向双宾结构合双向结构。

这样的分析法避免了从语义出发进行分析的弊端,同时给汉。

赊。上(课。

这说明动作发生的方向性是区别英语中动词的一个主要方面。汉语与英语的不同主要在于汉语中存在的双向动词,语双宾语结构提出了让人信服、限定性的分析,因而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英语中则没有这一类型的动词。当然双向动词的存在是不会排除单项动词的存在的,这一点在下一节中会加以说明。要消除汉语中这类动词的歧义现象,可以采取加介词的方式、采取动补结构的方式、或者采取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方法。

如动词“分”它是有歧义的,但是加了介词的短语“从……分”与动。

old曾指一个结构的意义不是其中各个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具有自己独立而稳定的语法意义,n 这就对传统的结构主义意义观提出了挑战,但这一说法也没有对结构意义的**提出确切的阐释。从以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汉语。

补短语‘‘分给”的意义就可以区分开来。句(15是一个具有歧义的双宾语结构:

中的双宾结构与汉语动词是存在对应关系的,这说明了汉语中结构意义与词语意义概念化可能具有相同的认知基础。徐。

15)我分他一杯羹。

如果要将不同的意义表达出来,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1我分给他一杯羹。

.我从他那儿分得一杯羹。

这两个句子不再是典型的双宾语结构,而分属动补结构和带介词短语的简单句式。这样通过不同的句式表达,汉语中的歧义就可以得到消除。

盛桓曾指出结构意义的形成与词汇意义的形成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人类认知能力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结果。n 从此角度考虑可以对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认知基础提出分析。

汉语动词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产生这样差别。

的原因主要是汉民族对于“物体转移”的认知差别造成的。英语民族对于“物体转移”在动词形成中的要求较高,因而对于不同方向性动词加以区别,尽管其它语义内容是相同的,也需。

英汉语对某些动词的概念化上的差别可以对英汉语中的双宾结构提供有利的启示,这一点从对双宾语的分类中就可以看出。传统的汉语双宾语的分类基本上都是从语义的角度展开的。较早的分类标准是有cha提出的,按照双宾动词的语义差别,他将汉语中的双宾结构分为给予类、取得类、教类和借类这四大类。

之后的分类研究基本上也都是从语义的角度上来考虑的。但是由于意义内容的多样化和多元性,从。

要不同形态的词语加以表达。但是汉民族对于‘物体转移”在某些动词形成中的要求相对较低,从而对表达相同意义但是。

不同方向性的词语不加区分。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也加以区分,从而形成了汉语中既存在双向动词、也存在单向动词的多元化格局。当这些动词运用到两种语言中的双宾结构时,这种概念认知上的区别就在此结构中同样得以体现,从而造成了英汉语言中双宾结构的不同面貌。

造成这种动词概念化在英汉语中的差别可能存在更深层。

此角度出发的分类很难出现一个完整一致的结果,如马庆株就分类出13种双宾结构。新的意义的涌现,以及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从意义进行的分析法推出众多的质疑和挑战。因而从此角度对双宾结构进行分析是不恰当的。

从英汉语对动词不同的概念化的角度出发,则可以对英汉语中双宾结构的分类提出恰当的分析。首先是英语中的双宾结构:

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源于不同民族的个性特征。英语民族崇尚个性主义因而对于物体在不同个体中的传递非常重视,体现在构词法上就是采取不同的动词来表达这种差别,对能进入双宾结构的动词也加以限定。

而汉民族在追求个性的同时,更为崇尚集体主义更。

为注重团队的力量,因而会忽略在个体之间发生传递的某些动作,从而导致汉语中存在双向、单项动词,也允准不同的动词进入双宾结构。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解释,更多认知基。

下转第75页)

典型的双宾语中一般都会有两个参与者、一个动词、以及。

一。上接第61页)

础的发掘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

从对于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来自生成语法的解释更注重对于语言结构的描写,而对语义的研究则关注较少。这不等于说生成语法不研究语义,如轻动词理论就是在“题元授予一致性假说”这一基于意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提。

出的。但是生成语法研究语义主要是为了服务句法,以维持‘甸法自主这一生成语法中的基本命。

题。”。这样的出发点决定了生成语法在意义研究上的缺陷,表现在对双宾结构的分析上就是对双宾现象的内部结构可以作出明晰的分析,但是遇到汉语中涉及到双向动词的双宾。

7]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

结构时,对此结构的歧义现象就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因而失去了其固有的解释力。与之相反,来自认知语言学的解释对双宾现象结构上的描写较少,但是使用概念化理论的分析可以解释汉语中双宾现象的范畴化问题,同时对于双宾结构中的合语法性与动词的方向性挂钩,成功地解释了英语中某些双宾结构不合语法的问题,提的分析具有广泛的解释力。

8]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

1o]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99

但是单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研究只能解释某些范围内的双宾结构。当双宾结构的语料扩大化时,能否对所有的现象提出合理的分析则需要更多的语料的检验合理论创新。由此可见,生成语法与认知语言学各有所长。

生成语法侧重对语言结构的分析,而认知语言学则更侧重对意义的研究。研究某一语言现象应该将两种方法统一起来,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99

12]徐盛桓.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才能对语言作出合理充分的分析解释。一。

英汉被动结构比较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几个典型方面的比较论述来分析和比较英汉被动结构。关键词 被动结构英汉被动结构。被动结构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不论是在英语表达中还是在汉语表达中,被动结构都占有其一席之地。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的被动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一 应用的广泛程度...

英汉被动结构比较分析

作者 赵智楠。商情 2009年第26期。摘要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几个典型方面的比较论述来分析和比较英汉被动结构。关键词 被动结构英汉被动结构对比。被动结构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不论是在英语表达中还是在汉语表达中,被动结构都占有其一席之地。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的被动...

英语基本句型4 双宾语结构

英语基原句型4 单宾语结构之阳早格格创做。即 io 主 谓 间宾 曲宾 此句型的句子有一个共共特性 谓语动词汇必须跟有二个宾语才搞表白完备的意义。那二个宾语一个是动做的曲交启受者,另一个是动做的间交启受者。那种句型中,曲交宾语为主要宾语,表示动做是对于谁搞的或者为谁搞的,正在句中没有成或者缺,时常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