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教师

发布 2022-10-07 11:58:28 阅读 5594

1、信息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内化成信息素养?

答:信息素养的内涵可以概要地描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要使学生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内化成信息素养,1、注意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力的训练,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知识。因地制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对现有的信息设施不断完善,提高运行能力,为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保证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

2、培养学生动手处理信息、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进而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离开基础的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

4、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信息素养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空间,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组织各项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走上信息技术专业之路。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实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新时代的新课程,需构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动手、主动创新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自由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自由、自主中通过探索与创新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任务分解、方法选择、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运用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继承计算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一些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可能也适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根据目标、内容、对象和教学条件等的不同,灵活、恰当的选用教学方法,并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科学地设计和运用教学模式,避免盲目照抄照搬某种模式,切忌死板套用某种单一模式。

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在具体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化,避免脱离学生实际,把简单操作活动当作“任务”。

同时,任务驱动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灵活结合,与教学需要相谐和,任务大小要适当,符合教学目的的需要。再如,在运用基于课题的教学模式时,提倡课题设计的开放性,教师给出课题设计的一些原则和要求,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内容和完成形式,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留下空间;在运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时,项目设计要有代表性且不宜过大,同一项目中,要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分解项目任务,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过程,又减轻每一个同学工作强度的目的,前后项目的设计也不要出现对问题解决环节和方法的简单重复,以免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和内容,而且是终身学习的工具和助手。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必须具备对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基本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将基本知识技能的介绍与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主动探索结合起来,并使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不断应用,形成对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形成对未来学习社会的适应能力。

四、关注学生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即使对同一所学校、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也可能有较大差异。同时,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需求也可能有较大差异。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并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和解决问题思路的不同。为使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较快地进步,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或采用异质分组等方式组织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兴趣,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是始终身学习的工具,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帮助解决日常问题和信息加工?

答:首先应该认识到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不可缺的学科,不会计算机就等于文盲;其次,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的学习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中,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为日常生活服务。另外在课堂上多设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的探询者和研究者。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的作业中,让他们尽量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电子出版物,在excel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利用程序设计进行数学题的计算,利用互联网查找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4、谈谈你认为信息技术课如何实施教学。

答: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 70% ,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多装些学习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电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讲精讲一般性的问题。

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喜欢**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 midi 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缺和不足,随着信息产业的地位日益加强,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这正需要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既注意到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又注意到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共同点,运用任务驱动和课程整合的思想进行教学。

并且不断的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加强交流成功的教学经验。

信息技术教师述职与信息技术教育实习总结

信息技术教师述职。目录。第一篇 信息技术教师述职。第二篇 信息技术教师述职报告。第三篇 信息技术教师述职报告。第四篇 信息技术教师的述职报告。第五篇 信息技术教师的述职报告。正文。好 第一篇 信息技术教师述职。信息技术教师的述职报告。又是岁末,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

1982 年 9 月,教育部在北京大学附中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清华大学附中 复旦大学附中 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无所中学开始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1983年,教育部召开了 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 制订了首部高中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1984年,通知在上海视察时指示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同年,国家教委成...

信息技术教育

1 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a.主机 键盘和显示器。b.计算机及外部设备。c.系统硬件和软件。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 在多种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快捷键代替菜单命令,快捷键 是剪切命令。a.ctrl x b.ctrl c c.ctrl z d.ctrl v 3 windows中记事本文件的扩展名...